孫權和孫策其實一直嚮往光武劉秀,魯肅就如同鄧禹一般。劉秀到河北,正是鄧禹為其指定戰略和發展的大方向,如今江東用魯肅之策,一定能取得突破。
為了暫時不那麼突出,孫權先讓魯肅去會稽統兵,暫時不在自己身邊。
同時,透過求賢德令,發掘到一批人才。
張昭首先引薦了嚴畯。
嚴畯是徐州彭城人,之前因為避亂來到江東。他非常精通、和、、這三禮。
孫權見此人是南下士族,而且學術品德出眾,如此人物,江東本地士族無法挑刺,而且能弘揚其愛才之名,所以立刻加以任用。
嚴畯又舉薦一人,此人叫做闞澤,是會稽郡人。其人出身寒門,生活貧苦,替人抄書而讀書賺錢謀生。
嚴畯也和闞澤接觸過,結果闞澤寫出來的字跡非常出眾,一下子讓讀過許多典籍的嚴畯驚歎不已。一番交流發現其學識見聞竟在他之上!
此時闞澤舉孝廉為錢塘長,現在孫權得知,思考此人並不是江東士族名門,任用他既能顯示其政策,又不會被大士族掌控太多,於是也加以提拔任用。
很快,張昭帶來一個好訊息。
吳郡顧、陸、朱、張四大名門,有人響應他的號召。
孫權大喜,吳郡乃江東最富庶的地區,之前顧、陸、朱、張四家表現歡迎,實際上並不出仕於孫家,現在竟然改變了。
大士族來投,有助於利益融合,這對於孫家站穩腳有很多好處。
孫權問道:“不知是四家中的哪家何人啊?”
“是顧家的顧雍。”
“哎呀,難道是蔡邕大師的弟子,顧雍顧元嘆嗎?”
“正是!”
孫權大喜,這顧雍是江東名士中的名士,而且這顧雍和老師蔡邕關係非常要好,不僅由蔡邕贈字,而且連名也是蔡邕所贈。
顧雍本來名不是雍,是蔡邕取音與“邕”相同的雍字,贈給他的。後來又為他取字為“元嘆”。
他在袁術、孫策抵達淮南以前,就擔任合肥縣長,後來在曲阿等地任職。此時,他主動響應孫權的招募人才,專門前來為其效力。
孫權與顧雍相見,一見面旁人都無比讚歎。
顧雍是三十五歲,外貌非常莊重巍峨,僅看一眼就讓人感覺有氣度和學問。
孫權紫髯碧眼,相貌英俊且一看就不是凡人。這兩人站在一起,眾人皆慚愧自己長相,不由自主覺得只有周瑜能和他們媲美。
兩人坐下交談,顧雍沉穩少言,可是每說一句話都很有深度,
孫權厚愛之,直接越級將其升為會稽郡郡丞,由於自己在朝廷職位是會稽太守,所以顧雍這個郡丞就相當於代理太守,等於將會稽郡大權相當於交給顧雍。
顧雍深知會稽上限高,下限也低。
此地富裕,如果開發得當將不在吳郡之下,可是人口相對減少,漢人也不很多,又有山越虎視眈眈,所以常年有戰事兵亂。
“屬下一定將會稽治理好。”顧雍胸有成竹,這也是江東崛起的重要契機。
對於這次合作上的突破,孫權也很有觸動。
他把會稽大權給他,不是擴大江東士族的控制,而是加強吳郡的影響力,同時讓顧家出力發展會稽,推動他的事業。
會稽郡有顧雍、魯肅,以及原本就留守此地的呂岱等兵馬,很快迎戰作亂的山越。
幾次交戰下來,魯肅運用很多靈活計策,重創山越大軍,收降不下三萬眾。
對於這些人一部分在本地給予土地,勸課農桑讓他們安頓,另一部分交給孫權分配,一些給各大士族豪強作為部曲家丁,一些到丹陽郡編成直屬兵馬。
對於丹陽、吳郡原有各個獨立的兵馬,孫權也稍微加以整頓重組。
現在暫時沒法動大士族豪強的兵馬,但是可以調整普通豪強、將領和軍吏的。
此時,許多豪強、將領和軍吏被授予幾千至幾萬畝土地,這些將領就用這些土地豢養自己的門客部曲家丁,打仗的時候抽調他們出戰。
不過這些屬於各個豪強、將領和軍吏的私兵,並不聽從孫策、孫權或者郡縣的命令,而是由各家指揮的人調動安排。所以會出現,孫策盡力搏殺,其他各家部曲不盡力的情況。
對於這個問題孫權有兩個辦法。
第一,將一些表現不佳地位不高的將領土地兵馬收回來,劃歸嫡系將領或者州郡。
這樣當然得罪人,但是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