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處理趙昂(1 / 2)

這些信足以證明朝中重臣楊彪,一直在煽動涼州各方作亂。

其中一封內容是為韓遂從涼州刺史加封鎮西將軍,並且催促韓遂儘快進軍長安,直搗童逆董賊的腹地。

童遠已經知道獻帝必然知曉首肯此事,如果用證物證人對峙,獻帝也絕不承認,反而會製造他逼迫天子的惡人形象。

他和賈詡商定,暫時不公開此信,等西涼安穩,漢中、成都到手,在增強洛陽周邊的佈置,警惕曹操的異動,再從楊彪這裡開啟突破口。

閻行和成公英看了信件,心中隱隱感到被人利用了,而非真的為西涼而戰,或者響應天子。

可是,這信是朝廷重臣代表著大漢天子的態度,韓遂響應它又有多大問題呢?

“楊秋將軍,你怎麼看呢?”

童遠突然問向楊秋,讓多數人一時摸不著頭腦。

楊秋是局勢所迫繳械投降,此時他想有所表現免於嚴酷的責罰。

“末將以為大士族以邊軍參與政治鬥爭,以至於十幾年來,涼州乃至天下凋敝至如此。”

這楊秋並不想演義之中是一普通武將,而是威震安定十餘年的一個軍閥。

他就在長安200裡外,見證了皇甫嵩、董卓平定羌亂、黃巾,卻也看到朝中大士族打壓皇甫嵩,借董卓等各地兵馬威懾十常侍。

後來,各地群雄割據,朝廷又有士族聯絡劉焉、韓遂、馬騰作亂,那一次三輔死了很多人,他在長安不遠處的安定郡看得明明白白。

馬騰投降,是真的放下了野心,可是韓遂呢?

野心勃勃,處心積慮順應大士族的意思,將百廢待興的涼州再一次帶上戰爭之路。

童遠對閻行和成公英說道:“兩位都是金城郡人,韓遂作亂不是天子之意,而是楊彪為首的大士族手筆。試問袁紹、王允還有楊彪,哪個有為金城郡百姓想過安危?”

閻行的鬥志徹底跌落下去,因為被人當槍使的滋味真是憋屈。

成公英內心發出無盡感嘆,涼州已經被搞得民不聊生,這些大士族還不是安枕無憂。

“吾的志向就是重振北疆,這十年一直在堅持,請你們想清楚該站在那邊?”

閻行、成公英抱拳稱諾。

不久後,他安排天水的楊阜,帶閻行和成公英、楊秋分別參觀了訴苦大會、醫治傷員場所,伙食、娛樂場所、比賽場所、練兵場所。

閻行、成公英還去左馮翊參觀遊覽了一圈,還訪問了民間村鎮。閻行說這是夢裡都不會出現的景象,成公英則說不亞於文景之治。

這二人回來後態度變了。

閻行不再大罵,開始溝通了。

成公英不再沉默,主動詢問民政邊事。

看來兩人不願意在被人當槍使,試著努力振興北疆,看看童遠是否真的能做到。

處理完俘虜的事情,接下來是賞罰以及收復河西。

這場涇源大戰是童遠指揮得五場大戰役中最艱難的一場。

第一場河東之戰,以6000兵馬對戰6萬白波軍。敵軍是他十倍之多,可是對手將領羸弱,士卒也多是裹挾的百姓,所以初戰可謂“砍瓜切菜”。

第二場常山戰役,對手是當時最強諸侯袁紹。他文有田豐、沮授、逢紀、許攸、審配,武有麴義、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還有空降的呂布馬踏黑山軍。最終,這一戰打成平手,但因為救出於毒收為大將,且張燕几乎成為附庸,還把兒子張方派了過來,算是“賺大了”。

第三場汾水介休大戰,對手是匈奴諸多老王。那是他第一次對戰如此龐大的騎兵,也決定著幷州的命運。可是敵人缺少頭腦,內部一點也不統一,被他逐步削弱,最終在汾水兩岸徹底打垮了匈奴人。

第四場上黨戰役,敵人又是袁紹。不過這回由袁譚領軍,童遠又今非昔比,過程自然不算緊張。後面會師公孫度救出公孫瓚,收田豐、張郃。甄姬實乃人生幸事。

只有這第五場大戰役,幾經波折險象環生。

僅憑藉玄冥二老發威,只能取得初步優勢。

女武神降臨挫敗馬超,將優勢延續到午時。

強端叛變幾乎讓童遠、王異陰陽兩隔,幸虧年輕主帥勇敢有擔當,毅然誘敵穩住局面。

傍晚又是敵人援軍先到,幾乎成為壓垮新西涼軍的最後一棵稻草。

童遠堅持住了,堅持到徐晃完成包圍圈,痛快圍殲敵人。

隨著將韓遂拳打刀斬,西涼羌亂自此成為歷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