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曲轅犁交換水排(1 / 2)

古代交通不便,資訊傳遞緩慢,能夠打出名聲比藏著曲轅犁,對於現在的童遠幫助更大。

至少荊州由於許多人來自三輔,在童遠的放開往來的政策下,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情況。

傅巽至少對童遠比較敬佩,尤其是其兌現振興北疆的諾言,讓其家鄉重新發展起來,導致其家人經常勸說其返鄉投奔。

這種情況下,其好友裴潛推波助瀾,傅巽不用歸鄉也能為童遠和故鄉做許多幫助了。

除了傅巽家人得知童遠屯田的興旺和曲轅犁等工具,荊州還有不少人也關注到了這方面。

其中一位叫做韓暨,年齡已經四十好幾。其祖父曾任河東太守,父親曾任南郡太守。

可是他自己看透官僚士族敗壞大漢糟蹋百姓,說什麼也不願意做官。曾經司空徵召他,他不應。袁術徵召,他趕緊跑了。劉表徵召,他又躲掉。

他選擇隱居山中,安撫百姓結交江湖遊俠,遇到山民作亂也拿錢買酒和牛,陳說利害安撫他們恢復生產。當地百姓對這位愛民的隱士無不稱讚有加。

劉表聽說他不聽從徵召,自己卻有了名聲,開始有猜疑警戒的想法。

友人告知韓暨以後,他只好聽從劉表差遣,擔任宜城縣縣長。

宜城縣小而貧,境內有漢水等大小河流上百條之多,由於人少且沒有治理,水災多發。

韓暨並沒有顧及自己年過40,自身出身地位如何,他親自投入到興修水利保護農田之中,讓當地穩定下來。

由於河流數量多水量大,本地農產、漁業、養殖多種經濟發展,很快不少流民也被吸引過來。

韓暨將他們吸納,根據他們的技能特點,又辦了許多冶鐵作坊,打造農具、武器等各類產品。

而且,他自身對大山很有感情,對於冶鐵、開礦、石頭很有些研究。宜城當地盛產荊州少見的石灰岩,正好用於發展鐵器冶煉。冶鐵中加入石灰岩,可以製作精良的鐵器,這對於雜質較多的本地鐵礦石很有作用。

可是,要提高冶煉溫度,還需要碳石,而這種產品主要掌握在新西涼軍體系之下。尤其是用於冶鐵的碳石,雜質越少越好,這就是後世含硫低的優質煤。這東西可遇不可求,韓暨只好暫時放下。

他又著手於工藝方面,結合宜城發達便利的水利,將杜詩發明的水排改進並推廣。

這種改進後的水排,取代費工又低效的人排和馬排,使冶鐵手工業提效三倍。

宜城鐵器很快供給附近市場,四海商幫得知這條商業訊息。經過童遠的指點,馮謀專門帶人趕赴宜城,與韓暨商討貿易。

韓暨不想參與各方爭霸,但是對於百姓民生和冶煉器械非常感興趣,交流下來對曲轅犁這種神器非常讚歎。

並且四海商幫還能提供優質的碳石,可以助其冶煉精緻鐵器,前提是這種鐵器如果打造兵器,則只能供給四海商幫,其他倒是可以自由安排。

韓暨和馮謀最終談成生意,曲轅犁交換水排,優質碳石免費提供,不過量不多且需要提供優質鐵器回來。

馮謀價格給得也比較優越,有幹事認為這對於新西涼軍虧了。因為水排固然好用,但是北方適用性弱於荊州,可是曲轅犁到哪都是神器。

馮謀卻道:“其實不然,四海商幫除了做生意,收集情報,還有聯絡人才的作用。”

幹事道:“可是韓暨不喜軍政,人又在劉表手下,會談也沒談倒向主公的事啊?”

馮謀笑了笑,“這事不用急,韓暨是愛民好工匠之人,咱們的馬均先生也是這方面的能手,後面合作起來,搞一些技術交流,人遲早會過來的。”

其實,韓暨不一定會公開站在童遠這邊,但是宜城縣成為貿易重鎮,安排分會,交流情報,支援行動,這些都不成問題。

宜城逐步繁榮起來,本地士族馬家,雖不追隨劉表任職,但也在當地很有名聲。家中兄弟五人,由於字中都有常字,又並稱為“馬氏五常”。

尤其是家中四子馬良,年方十五就已經有奇才之名,由於眉毛有白色,被稱為白眉馬良。甚至鄉里還傳有誇讚他的諺語。

幼子馬謖,剛過十歲不久,卻非常喜好兵馬器械,韓暨發明的水排非老工匠難以打造,這小小馬謖卻經常拆卸玩,再玩好拼裝回去不耽誤使用。

四海商幫在宜城開分會以後,專門與馬家接觸,情報會給童遠後,又專門指出這位馬良和馬謖都是奇才,可以重點爭取。

裴潛“偶然”出遊到宜城,與馬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