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張松尋找機會的時候,童遠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他毫不猶豫地出賣了劉璋,心安理得地獻上了益州地圖,還有軍隊佈置圖,官倉位置圖,對於背叛劉璋他沒覺得心虧。
如果他能至始至終跟隨童遠,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可他的野心太大了!!!
當劉協透過劉表向他伸出橄欖枝的時候,他又背叛了童遠。
這樣一個沒有誠信、沒有原則、首鼠兩端的人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張松才智過人,但他只有上天給與的智商,沒有學到真才實學,也沒有學會做人的法則,也沒有看出天下大勢的能力,他必定是個悲劇的人,無論前世今生。
童遠透過四海商幫知道了張松叛變的事情,下大力氣讓田豐、裴輯、裴儁、法正查詢張松的相關情報和張松關係密切的人,結果很快發現張肅、張松二人不和。
這一點突然讓童遠想起張松的死因,於是立刻讓人入手查詢二人不和的原因。還有那個去秭歸和劉闔派去的人聯絡的人。同時讓裴潛把重點放在劉闔那個聯絡人身上,從這兩人找突破點。
裴儁、法正在成都人脈較廣,在益州其他地方也有關係。
首先找張肅的朋友、生意關係人,同時從已經去世的張誠朋友、生意關係人入手。還有張家的鄰居,張穎的丈夫及其朋友、鄰居入手。
第一個訊息來至張穎的鄰居何老太太,說是張松、張肅,還有一個十歲的張女孩張穎、一個七歲男孩張瑣,跟隨張誠的正妻柳虞從漢中隨馬幫來到成都,張誠的外室趙夫人早在十年前就隨張誠住在這裡,當時對外稱正妻。
一次這個何太太去張家借斗篷,發現新來的柳夫人夫人住在上首東屋,趙夫人夫人叫她姐姐,何太太和趙夫人關係甚好,事後趙夫人告訴了原因。
柳夫人本來住在漢中商路旁邊一個叫商旅營的村子,這個村子原來是一個檢查商旅的軍營,並接待商旅,後來官方開放商路,這個地方就變成一個自然村,多數軍人沒有離開,一邊開荒種地,一邊從事末端貿易。
本來張誠不打算讓他們來成都,每年張誠只回去一次,送些錢財就回來,不知什麼原因,柳夫人變賣家產,帶著孩子來了,說是張肅不念書了,要跟隨父親做生意。
趙夫人很鬱悶,柳夫人的到來使她在張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她的兩個孩子也不如柳夫人所生的四個孩子地位高,畢竟偏房所出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比嫡出都要低人一等。
尤其是那個醜陋低矮的老三,和父母高大漂亮相反,這小子長得猥瑣,但他是個神童,過目不忘,很受丈夫喜愛。她懷疑張松不是丈夫的種,但她不敢提出異議,否則她是找死。
趙夫人心理痛苦無處訴說,只有這鄰居何夫人平時和她過往甚密,把心中的苦悶向何夫人一吐為快,否則她會憋瘋了,事後叮囑不要外傳。
要不是對方給她的好處足夠她養老了,打死她也不會透露張家的隱私,何老太太知道這樣做對張家不利,更對不起信任自己的趙夫人,但她抵抗不住巨大利益的誘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後只能為張家祈禱了。
田豐、裴輯、裴儁、法正得到這個資訊,知道是揭開張肅與張松關係謎底機會,據他們調查:張松對他大哥沒有意見,只是張肅單方面對張松不好,張松根本不知原因。
那麼原因是在他們來成都之前,當時張松只有四歲,張誠一年只回漢中幾天,難道?
裴輯派人飛鴿傳書讓漢中四海商幫火速調查柳夫人在村裡的情況,漢中四海商幫數人化妝成商人過路,在商旅營村暫住等人,“商人”拿著張松的畫像,說是尋找多年不見的親戚,聽說二十多年前來過這裡,讓老人們辨認。
幾個老人看後齊聲說:“寒先生!”
幾天後,裴輯收還了解到一個訊息,自從張誠死後,張肅就很少回家,也不探望母親。可最近回來就不走了,已經好久沒去廣漢了。並且與張松來往多了,有些反常。
這訊息的來源是張肅府中的一個廚娘,這個廚娘是一個為張肅供貨的商旅孔迪的媳婦,前段時間孔迪去山區收購山貨,下山途中遇到了幾個無業流民。
看見孔迪與一個年輕的小夥趕著五匹馬馱,馬馱簍裡裡塞滿了口袋,幾個流民見財起意,打死了小夥,打斷了孔迪的腿,幸好遇到一個好心的藥農把他揹回村,託一隊馬幫把他送回家。
山貨沒了,類以生存的騾馬被牽走了,家裡積蓄賠給了死去的小夥家裡,眼看日子沒法過了,又沒有錢看病,媳婦年輕漂亮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