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雙方的將士大聲喊彩,好像不是廝殺,而是觀看比賽。
“再來!”太史慈知道黃忠表現更好,雙方的叫好聲多數是對著黃忠,手下沒閒著,摸出兩支箭一次射出,均對準了黃忠要害,黃忠拔出三支箭一次射出,前兩支與來箭相撞,第三支箭後發而先至直奔太史慈胸口。
太史慈看見急忙用弓弦拔箭,不想黃忠的箭力道奇大,太史慈只是把箭打偏,弓弦崩斷差點掃到面門,只好丟掉鐵弓,不用長槍,改拔出雙戟近距離纏鬥。
又戰數十合依舊不分勝負。
孫權見那黃忠老而彌堅,幾乎非人類一般越老體力越充沛,於是鳴金收兵,明日再戰。
張繡率大軍星夜趕到,孫權兵馬短時間的數量優勢已經喪失。
兵力不佔優,陸戰更無張繡麾下精銳騎兵,那還是採用鬥將勝算更大。
太史慈依舊戰黃忠,兩人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
張繡怕黃忠年歲大體力損耗太多,急忙讓文聘出戰。
孫權身邊早有一員大將迎了上去。眾視之,正是韓當。
文聘與韓當均為文武兼備的人物。武藝相當,攻防有致,看起來沒有黃忠與太史慈大戰激烈兇險,但更有節奏感,一會韓當攻擊文聘防守;不一會變成文聘攻擊韓當防守。
韓當是遼西郡令支人,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隨從其征伐四方,功勳卓著,尤其以武藝高強,馬術稱雄孫權軍而著稱。
文聘實力高於名氣,其武力甚至可與魏延抗衡。而且穩重多謀,歷史上為曹操守江夏幾十年沒被孫權攻破,一生成就甚高。只是三國演義沒有對他多下筆,淡化了功績與能力。
這兩人陣前大戰,也是不分勝負的局面。
其實無論參戰雙方還是兩軍觀眾都漸漸看出來就是打上幾天,兩人也不會分出勝負。因為兩人實力還是戰術都是既互相剋制有融合,打的時間越長對地方的路數越清楚,根本沒有一方壓倒另一方的可能,只能以平手收場。
“喝啊!張翼來也,哪個賊人趕來送死?!”
“看宋謙取爾首級!”
張翼衝出又被東吳宋謙接住,
兩人大戰起來,卻根本不及旁邊那對的武藝,但也是勢均力敵的一對敵手。
估計出戰前雙方也評估了對方將領的實力,沒有出現孫臏賽馬的情況。
其實是張繡和孫權都不願將領折損,所以用強將去對付對方強將。
三對六將殺得天昏地暗,正是對手,不分勝負。
張繡看得熱血沸騰。
他是童淵的大弟子,輪槍法和馬術也是登峰造極之人。不過作為統帥,更應該指揮全域性。
此時東吳軍步兵居多,陣型比較密集估計是畏懼騎兵的衝擊。
“你怕什麼,那我就來什麼!”
張繡先以重步兵優勢發起了攻擊,孫權也組織攻擊,結果還是東吳軍不能持久堅持,步步後退但陣型不亂。
“陣型已經被遲滯,側翼就是弱點!”
張繡長槍一揮,屯田軍數千騎兵從左右兩翼發起進攻。
東吳軍則以槍陣防守弓弩射擊,新西涼軍騎兵不硬衝而繞陣放箭,東吳軍則以盾牌抵擋,還從後面拋射,騎射沒有步射距離遠,新西涼軍始終不能破陣。
可是,吳軍被釘在地上,陣型不敢亂動。新西涼軍想去哪裡都可,吳軍卻只能蝸牛一般推進,主動權卻被張繡拿下了。
幾天下來,吳軍漸漸有點支撐不住,退些距離才穩住了陣腳。
沔水之上,新西涼軍位於上游和上風口,便於發起進攻。
之前繳獲了蔡瑁幾百艘大小戰船,有些損壞的戰船均已修復,加上黃於、周倉、馮濱、馮楷四人的戰船總計有五百艘戰船。
另外整合荊州水軍兩萬人,加上四人的水軍總計四萬水軍。這其中,五千無畏軍水陸作戰能力都是最強,一萬五千萬屯田軍從事航運和漁獵的水軍是戰力的保證,二馮的操船指揮技術高超,結合航運的技巧和拉縴的團結,儼然勝過荊州水軍許多。
兩萬荊州水軍,透過集訓黃於發現他和周倉的水軍根本和水賊戰術差不多,就專門由周倉統領。他們其實水性勝過新西涼水軍,各種戰術動作都有,個人戰術也不差,就是缺少將領、訓練和組織度,其中組織紀律性是這兩個月最抓緊提高的地方。
黃於、周倉、馮濱、馮楷把幾支水軍機制打亂重組,又把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