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可是,童遠選擇這個時機也太差了吧?
明明可以等荊州戰役結束以後,再讓董承暴露。
總感覺此事另有他人參與,需要特別防範。
第二天一早楊修就返回楊家,然後風平浪靜試探董承的反應。
果然,對方按耐不住憤怒,竟然率領大軍從洛陽東南出動,到洛水沿線示威。
楊修見對方行動,立刻撰文抨擊董承的惡行,獲得半數以上重要朝臣的響應支援。
可是董承是實打實有兵馬的軍閥,在李儒、李選、段煨不出手的情況下,憑藉天子兵馬和楊家部曲,僅能勉強遏制。
換句話說,洛陽城理論上處於董承軍威懾之下,朝廷直接懲罰有可能激怒董承,畢竟之前李郭之亂仍歷歷在目。
對於董承軍,有必要採取一定軍事威懾,所以派人聯絡李儒、段煨的無畏軍第一衛,命他們向洛陽一帶靠攏,少部分兵馬從洛陽西邊渡過洛水,威懾董承的側翼。
段煨心中一直有朝廷,李儒當然樂於見到董承倒臺,於是響應朝廷的調遣,不僅向洛陽靠攏,還調兵馳援虎牢關、軒轅關等地,斷絕董承勾結曹軍的可能。
三天時間,洛陽周邊形勢無比緊張,軍閥之間的戰鬥隨時將要爆發。
巡城監也一直忙碌,西市在有限時間運營,洛陽城西交給他們巡查值守。
所依靠兵馬,竟然只有100楊家部曲和1000組織起來的州郡兵。
楊修依舊往來於城西和城內,河南尹李選全力配合李儒,注意力並不在城西這邊,所以實際的統領就是諸葛亮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