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看似童遠可以不和談繼續打下去,實際上已經取得了足夠優勢。
歷史上東吳能夠穩固,與其治下的荊州江陵防線密不可分。
對抗北邊曹軍,江陵屢屢依靠江水與堅城的雙重優勢,幾乎堅不可摧。
可如今童遠與孫權和談,江陵等長江以北地區,則牢牢掌握在童遠手中。
只要抽出力量,東吳根本沒有歷史上那樣防禦的優勢。
現在動物不是重點,將新吸納地區安排好才更為重要。
童遠與孫權、周瑜和談後,安排荊州與益州事項。
這次大戰益州出兵出物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組織度、戰鬥力明顯不及新西涼軍,比東吳軍也有不及。
再加上部分人員叛變,以及不聽從號令的情況,所以必須加以整頓。
可是為了統一戰線,團結更多中立派別,他並不能對劉璋調走安排閒職,畢竟劉協一直在找機會插手,孫權、周瑜也對益州有侵襲的可能,連看似和平的曹操說不定也什麼時候捅一刀。
對於劉璋不能直接動,但權力可以分出去一些。
正在此時,徐晃傳來訊息。
交戰十幾次勝多敗少,成功圍困王威兵馬。王威寧死不降拔劍自刎。魏延、王平頗擅於統兵多謀,雖然有所損失但依然在神農架山區移動,估計有向巴郡東部潛藏的可能。
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將益州一分為二。
關於這一點,他早已考慮了多時。
目前州過大,郡太守實權也很強,未來州、郡最好要縮小調整,軍事與民政的權力也要分開。
之前以馮翊郡和河東郡新設立的中州就是一個嘗試。
目前效果不錯,衛覬統領有方,夏陽已經成為北方新的文化中心,各種典籍、學校報紙大放異彩。河對岸的皮氏成為政治、軍事中心,軍屯發展最好的地方就是河東。
涼州原本也很巨大,後來在童遠、賈詡推動下,李傕推動設立雍州。
如此河西為涼州,隴西、天水等地為雍州,目前來看兩地發展都很不錯,是童遠新的後方根基。
益州、幷州非常巨大,也可以採用類似處理方式。
正好益州北部的漢中一直沒有州牧劉璋什麼事,巴郡也是北部處於巴人影響較大。所以可以分益州為兩部分,類似與中州的設立。
漢中郡、可以作為新郡的核心。另外兩個重要組成是廣漢和巴郡。
巴郡也非常廣闊,但不便於管理。現將巴郡一分為三,西北為巴西郡,東邊為巴東郡,南邊仍然稱巴郡。
廣漢郡改為梓潼郡。西北的廣漢屬國肯定要重新規劃。
廣漢屬國實際已無宗室,北側在武都、隴西影響下,西側被羌人佔據。正可以新設一郡,收復失地。
此時新郡和益州北部新的一州先不命名,而是把實際經濟、軍事、行政徹底從劉璋那剝離,等水到渠成再命名公佈。
至於人選自然是田豐最為合適。
田豐作為三國一流謀士,智慧謀略自不必多說,他又因之前出使對益州比較熟悉,與黃權、裴儁等人關係良好,非常適合獨當一面。
於是命田豐為益州巡查使,巡查漢中、巴郡、梓潼和廣漢屬國,督各地發展屯田、安撫百姓、防範魏延流動破壞。
為了對付還在神農架遊擊的魏延、王平部,再讓張郃、麴信和吳班進入益州巴郡。
他們兵馬本就與巴人關係不錯,又熟悉巴郡、漢中地形的兵馬進駐巴郡北部。在吳班協助下,與巡查使田豐、巴西郡太守嚴顏一起,發展屯田警惕魏延、王平和其他不投靠過來的巴人。
一直守衛葭萌關、梓潼一帶的郝昭暫且兵馬不動,時刻保持益州的安全穩定。
黃權、張任、裴儁等人負責益州民政軍事。他們立刻巡查益州,限制豪強兼併和私兵部曲的發展,逐步發展屯田以及恢復公府的實際控制力。
對於幾十家與伏禁、向存關係密切的豪強全部治罪,個別關係密切者殺之以儆效尤。
另外水軍將領楊懷就留在江陵繼續訓練水軍,如此益州逐漸納入新西涼軍體系,屯田軍、部曲兵、州郡兵各司其職,只差益州方面的無畏軍了。
荊州方面,處於前線且只有大部分在手的江夏與南郡需要特別仔細規劃。
南郡長期較為安穩,各地以士族寒門豪強的地主莊園為主,他們中堅決反對新西涼軍者已被清除或孤立,剩下的多采取支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