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抱負,就是為了大漢中興。
從巡城監的小事做起,重新樹立朝廷和士族的威望,首先把洛陽的秩序整治好,再把朝廷的奸臣清除乾淨,重新整治法紀,消除軍閥割據。
讓大漢回到文帝、武帝時代那樣強盛的國家。
巡城監只是為朝廷做些基礎工作,使得朝廷親賢臣遠小人,有功之人得以重任,有罪之人得到懲罰;舉薦賢良、激勵勇士、鼓勵耕織、發展商貿、倡導經學、重視教育;忠貞之士居於廟堂,忠勇之將威鎮邊關是諸葛亮希望看到的朝廷。
謝昭與王異關係較好,按王異的分析,此時的劉協極度缺乏安全感,又非常熱衷於權力。跟著他,估計諸葛亮的遠大抱負會落空。
當他對士族裹挾朝廷,以及劉協瞭解更多,那時主公一定能把他拉過來,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黃月英政治抱負沒那麼強,只想做諸葛亮的賢內助,幫助丈夫實現其遠大抱負,但也熱愛百姓,特別熱衷於工匠技巧和機關,她醉心於這方面的研究,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
朱靚心裡對西涼軍充滿仇恨,新西涼軍是由西涼軍變換而來,很難改變她的思想,不過她確實是個女強人。此時自然不會公開自己的想法,只是簡單談了談。
謝昭根據諸葛亮、黃月英、朱靚三人的講述總結出來幾人對巡城監的想法,還有意宣傳朝廷及其劉協的政績。仨人好像都沒有長期幹這個工作的意思,只不過當做歷練的場所。
謝昭把三人的原話記錄下來,以防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影響童遠的判斷,當然她也把自己的看法寫了進去,然後傳給童遠。
童遠經過多方面調查,基本瞭解巡城監一直在為百姓和時局在努力。
如果不是知道士族掌控大權,會引發類似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永嘉南渡等極其重大事件,他也向像諸葛亮他們一樣為漢室拼搏,平定亂世後就乾脆遠遁隱居起來。
但是現在他絕不會容忍這樣的事件發生。
所以,必須限制士族們的掌權,吸納引導其中部分轉化,並透過士農工商兵五項科舉,構建社會的上升流通渠道。
之前已經開設了武舉,以新西涼軍和屯田為基本盤,撐起了發掘下層軍吏、軍民中勇者和有擅長武技的人。
目前各個屯為單位,開設了長跑、短跑、負重跑、山地跑、游泳、拔河、射箭、投擲、摔跤、騎乘等多項運動,屯民除了生活、生產、訓練以外,增加了許多大眾可以參與的活動。
能有今日這樣的局面,自然有新西涼軍屯田治下粟麥輪種合理、水利穩固且因地制宜、鐵製農具製作精良數量充足、牛騾驢大牲畜助力農事等基本條件。
一些屯田已經不是互助式的互相幫工互借人力畜力和工具,而是上升到村為規模的土地整合,在此基礎上出現村或者隊為單位的分工合作。
合理的分工合作與土地集中,進一步促進工坊、水利、畜牧的發展。反過來又讓屯田的各項基礎優勢有所提升。
例如水車對於單個農戶來說經營極難且用不到這麼多,倒是對於地主莊園來說很合適,甚至藉此壟斷水源盤剝佃戶。以村、隊為單位的集中,正好可以發展起來。
畜牧也是一樣,牛食量極大,在大河以南可以放養吃草,可是關中和幷州哪有足夠野草放牛吃?
這就需要專門用一片農地,種植苜蓿、豆料或者牧草,這對於單個農戶完全不行,地主莊園也就小規模養殖。
屯田就可以突破此局面,村隊單位可以超過一般地主莊園的規模,屯為單位專門發展畜牧,在學習吸納胡人及漢人放牧好手的經驗,可以做的比過去一個縣還強。
此時其他地區,能有牛驢就算是大戶人家,能有一把好鐵製農具算得上中農。經歷大規模戰亂、流亡,許多農民倒退回木石農具,就算有鐵農具也多殘破不堪。
所以新西涼軍相比其他區域具有絕對的經濟優勢,各類業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農具和牲畜成為屯田標誌和拳頭產品。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整個幷州、雍州和新設的中州,有百姓500多萬,其中屯民100萬,但是脫離生產的無畏軍,停駐上述區域者不足2萬。各地屯田吏員不脫產,屯田所在諸縣脫產官吏不超10人。
所以稅收根本不需要從屯民手中拿走,平時供給但臨近區域及儲存,戰時也是大部分給屯田軍用,還是用在自己身上。
其餘涼州、益州、荊州和一小部分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