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舉只會造成類似羌亂的局面,甚至再出現冒頓、檀石槐和蹋頓這樣的可怕對手。
伏完說道:“非也,羌亂乃是因為西涼官吏豪強欺壓羌氐導致,朝廷從來都是關照他們的,反而是魏晉那些人才導致這樣的局面。諸位又說出現可怕對手,但200年來,光武帝安撫匈奴南下,如今只有逐步融入,匈奴也得到劉氏的姓氏,哪有第二個冒頓?”
宮內頓時爭論起來,雙方互不相讓,各說各的道理。
劉協當然知道胡虜是威脅,可匈奴威脅再大,也不會威脅自己的朝廷啊;羌氐再怎麼亂,也是亂西涼啊,這些威脅哪裡比得過強大的曹操與童遠?
諸葛亮撰文表達了這個意思,司馬懿更是熟悉草原,伏完、孔融等人都支援,再加上呂布、馬超都是心懷大漢的好男兒,只要滅了曹操和童遠,還怕胡人反了天不成?
許多士族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中立者居多,除了王邑等數人,少有堅決反對。
劉協朗聲道:“再爭論下去,說不準又出現一個董卓或者袁術,所以朕決定不遲疑,決定採納諸葛亮的建議!”
結束議論時已經過了午時。
這一驚人的訊息很快透過各大官員士族傳播開來。
“諸葛亮……他的主意!?”
“巡城監那個諸葛亮……是這樣的人……”
“聯合鮮卑、三韓與百蠻,對付魏晉……這倒是旗鼓相當啊!”
“諸葛亮!真看錯他了!”
聽說了情況的人都有很大反應,只可惜諸葛亮本人並不知情,好友徐庶和老上級楊修都沒有第一時間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