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等人則以低微新職位,偏居城外西市,巧計除掉李儒、董承等可怕軍閥,終於還政於天子與名士們。如今眾正盈朝,天子有雄主之相。
只差魏晉兩賊阻攔,所以應協力滅之。
高順、呂玲綺期待他們認同響應,可是諸葛亮愁容不展,顯然並不認同外界對他們的這種看法。
高順經過司馬懿指點,知道諸葛亮等人未必會接受:於是道:“我等是行伍出身,常年在塞外積攢力量匡扶漢室。對於內部一些事多是聽聞,如果說的不合適還請諒解。”
張遼說道:“這事還是我來說吧,當年與主公一同對戰童遠、曹操,可如今真的要為了不切實際的剿滅他們,而掀起新的大戰嗎?”
高順說道:“文遠兄,這話可不像你會說的啊?”
“局勢在變化,這些年吾思考亂天下者恐怕是士族、外戚與宦官,以及各地計程車族、豪強、大族與依附於他們的官員。童遠、曹操曾是我們的敵人,但他們確實在遏制這些人,並且安定北疆。”
“那你就忘記曹賊屢屢害我等,還違背天子詔令,埋伏投石機攻擊載著家眷的船隊嗎!?別忘了你的家眷也在船上!在我們大夥眼中,你就是擊敗曹賊挽救大家的英雄!”
“你我和主公還有許多弟兄的故鄉在幷州,那裡曾經飽受匈奴、烏桓與鮮卑人的劫掠,如今童遠曹、操平定了胡虜,你們卻和胡虜一起要南下劫掠!”
雙方爭執起來,氣氛一下子嚴肅了。
諸葛亮與左延年表情都比較凝重,高順和呂玲綺則帶有怒意。
張遼先無奈笑了一下,變回輕鬆的語氣道:“有分歧也正常,曹操、童遠如果僭越吾依舊會要討伐他們。”
呂玲綺卻不領情,憤怒道:“文遠兄,你太令人失望了!昔日那個英勇的軍神,已經不在了。”
一直沒開口的諸葛亮說話了:“目標也許是相同的,我方也提出過許多謀略,但任何戰略的事實都要根據時機和具體情況,也許這才是分歧。”
左延年也補充道:“其實回去並不一定能效果最好,巡城監擊敗李儒、李選、董承等人,就有擅於團結各方力量的因素。”
高順笑了笑:“文遠的新朋友武藝與軍陣本領稀疏得很,但很擅於口舌嗎……講道理也許你們在行,但我們混沌軍可是靠實力說話的。”
雙方最後不歡而散,這一次會面也算是正式告知高順、呂玲綺,張遼依舊留在巡城監。
已經整軍回到太原的童遠得知最新情況。
曹操如果挾持天子對自己雖然是弊大於利,但也不是不可以。
天子目前已經崛起,開始掣肘自己晉國事務。
曹操奪了天子必然遭遇一定惡名,此時又不是歷史上群雄逐鹿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能取得巨大優勢。看看三足鼎立局勢明朗後,天子在手對曹操有哪些負面影響便知。
所以童遠的策略,在被李儒截胡以後,就一直沒打算強行控制天子。
讓李儒做,惡名他背,自己悶頭髮展;讓曹操做,惡名他背,自己繼續發展。
如今朝廷希望自己勸和曹操,這樣的好事當然要接受,甚至可以兩方敲竹槓。
賈詡代表童遠,同意朝廷的請求,前提是將洛陽附近重要港口小平津交給晉國。
如此曹操佔有虎牢關,童遠有孟津與小平津,真起衝突並不吃虧。
朝廷沒得選,只能先答應下來。
童遠又讓楊阜與曹操聯絡,表示如果不真的動武自己就不會插手。而且如能就此打住,願意率軍在太原,可遏止草原上的呂布、劉豹和拓拔鮮卑等敵人。
曹操當然看得出童遠什麼心思,這意思是自己要是動朝廷,河北就會由他來協防,到時候可就不歸自己嘍。
不過吾曹孟德豈能收人威脅?
曹操這邊曹昂、曹真欣然同意童遠的提議,但是在虎牢關按兵不動,兗州、豫州于禁、程昱繼續動員大軍。
局勢只是暫時緩和一點點而已。
童遠這邊已經與賈詡、張既、衛覬和法正討論多次,分析出此次事件主因就是洛陽方面採取動作。
如果劉協不是個衝動無謀者,那他必然還有後續動作。
法正分析,朝廷集結諸多所謂名士,尤其是那個擅於“放炮”的孔融。此番舉動應該是故意先置曹操與主公於不義,然後要以用大漢之威望和其積攢的力量翻盤。
童遠深表認可,分析道:“我們來想一想,當一個人自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