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輕視宛城和許昌的對手,如果搞得好能讓他們因為搶奪天子而交手,搞得差會被他們將天子搶去而功虧一簣。”李儒此時對天子動手,已經將各種不妙的情況考慮進去。
李選明白了李儒的意思,看來這次行動的外界環境,不給他們先控制洛陽城再慢慢拿下伊闕關的機會。
“既如此,那就全力截殺天子,和他們兩方搶時間!”
……
伏完率領車隊千餘人剛渡過洛水,就見到東邊出現幾十人的騎兵,保持五百步的距離跟隨,就像狼盯著獵物一般。
羽林軍派出百騎去驅散並詢問來路,對方見到羽林軍過來就撤,一旦停止追逐就繼續保持五百步距離。
這些出身良家子的羽林軍,裝備精良但是訓練和實戰不如對方,這麼搞了一個時辰就有人耐心耗盡,想要徹底追逐這小股騎兵。
伏完也不甚知兵,若非巡城監在做安排時,專門強調不得停留,全速趕往伊闕關,恐怕他會讓這些羽林軍追出去了。
“不得追擊!天子身邊兵馬不多,先到伊闕關再做定奪。”他催促人馬立刻南下。
五百步外。
李儒家的部曲將領,親自指揮50名騎兵依舊跟隨著車隊。
一名隊率說道:“對方竟然沒追過來,要不要騎射引誘他們進埋伏?”
“不用了,叫後面的人解除埋伏,快些跟過來吧。”
“諾!”
又有人問道:“要不要等埋伏人馬趕到,直接衝進車隊,保準能讓他們”
家將回道:“不要輕舉妄動。加上埋伏的也只有500人,一旦失利對方士氣大振就全完了。乖乖等待胡缸都尉的兵馬,到時候截殺效果會更好。”
他們跟了一個時辰,距離伊闕關已經不遠。
500兵馬步騎各半,對方則有1000羽林軍,再加上天子在對面從精神道義上佔據了絕對優勢,所以貿然進攻必然敗退。
“胡缸都尉到啦!”
只見無畏軍第一衛的旗幟飄揚,李儒麾下無畏軍已經抵達。
胡缸之前埋伏在洛陽城南,如果天子一行從南邊往城東繞行,就會掉進其埋伏圈內。
現在,發現天子向南渡河往伊闕關去,他們就立刻率軍趕來支援。
李儒家將迎道:“都尉!對方有1000兵馬,我們兩部合兵有1500人,突然攻擊定能留下他們一半人。”
胡缸是胡軫的侄子,與童遠最初在夏陽相見,後來與胡軫一起被用來交換了楊奉、徐晃,就此歸屬李傕。
西涼軍元老級別的胡軫很快病逝,李傕對於胡缸非常器重。結果萬萬想不到,胡缸暗中投靠了李儒,關鍵時刻殺李傕兒子李式,縱火亂李傕大軍。
後面他就是正式的無畏軍第一衛直屬營的都尉。
此時胡缸比之前更加陰狠多智,看了看目前的情況,鬍鬚微微一翹道:“嘿嘿嘿,捕獵羽林軍啊……你我有500騎兵,繞過去讓他們一個也別跑~”
“哦?妙啊!”李儒家將反應過來,現在分出500騎兵繞路,後面1000步兵緊跟不捨。最多半個時辰,前後夾擊就能拿下天子車隊。
一陣揚塵飛舞,500騎兵飛馳起來繞路去截車隊。
見此場景,伏完摸了把汗。
對方這是要幹什麼啊?
哦!對了,諸葛亮給了兩個錦囊,建議根據情況開啟。
他拿出楊修給過來的兩個錦囊,一個藍色一個紅色。
記得藍色的是車隊或者關隘周邊沒有任何追兵、沒有任何斥候時候開啟。
而紅色的……是敵軍勢大,或者在緊張情況下采取一些看不明白的行為時拆開。
距離伊闕關只有30裡,到了之後就安全一些了,至少天子和皇后不在的事實不會輕易被人發現。
是時候了……老國丈動手拆開了紅色錦囊。
“敵若猛攻,萬不能一味龜縮甚至加速撤離,應先以天子降詔,再國丈挺身,以死士突襲敵中軍以奪生路。若敵採取迷惑行動,同樣以天子之威,直衝敵中軍主帥。”
時間靜止了數息時間,老國丈才緩緩收起了錦囊。
他牢記表演要認真不漏細節,吶吶自語道:“車隊採取慢速行進,容某拜見天子,商討破敵之策。”
天子馬車一圈核心侍衛圍成一圈,上面舉的不僅僅是旗幟還有厚厚的遮箭帷帳,如此更難有人發現劉協和伏壽並不在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