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敢對洛陽直接動手,不僅名聲掃地,而且其治下被抽成較多的農民和暫時蟄伏計程車族們,也會群起反之。
特別是在平原郡的左將軍劉備,素有仁義之名,到時候絕對會響應天子,制止曹操威脅朝廷。
然後是孫權。
此人由於所處位置較遠,而稍微被人忽視。其實他的黑點也一數一大把。
首先孫家把傳國玉璽給搶走了,直到現在還據為己有。然後孫策相當長時間是袁術手下,袁術稱帝時他雖有寫信勸阻,但至今仍吸納了袁術之子袁耀,以及許多舊部。
更為重要的是,孫權有大志,他繼任以來聚集的團隊據說有“漢室已不可復興”的說法,自己的兄長諸葛瑾,甚至就是其中一員,很是有些支援的想法。
朝廷只要一天尚在,膽敢僭越,袁術就是前車之鑑,相信孫權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孫權的黑點是可以被朝廷所用的,也就是說他的把柄實際上在於對漢室的態度上。
朝廷可以聯合孫權,遏制曹操和童遠這兩大最危險的敵人。
諸葛亮回到巡城監的第二天,就在上朝時上表分析當前形勢,提醒眾人提高警惕,注意三個主要威脅。
當然,在朝中公開拿出來的說法,是警惕新降兵馬中藏匿餘孽和各方拉攏者、不分地域對德才兼備之臣予以寬厚和重用、奏請讓孫權在洛陽開設就江東方面的商會或客舍,以方便人員來往和溝通。
眾多官員聽了之後無不驚歎,紛紛小聲議論起來,甚至有人連手中笏板跌落都沒有發覺。
“他真的是隻到二十五歲嗎?”
“怪不得!是他能當兩千石的巡城監都尉。”
“此表來的太是時候了。”
“有諸葛孔明,大漢振興指日可待!”
但也有人不斷地小聲質疑。
“那些盤踞關隘的兵馬已經是自己人,說是可能有餘孽和其他壞人拉攏,這也太誇張了吧?”
“朝廷之前被親近關中和關東的官員影響太大,他現在說用寬厚之風和重用各地之人,這是嫌朝廷不夠亂嗎?”
“給江東那邊開設商會或客舍,這不是添亂嗎?”
“你不知道,他兄長在那邊,當然這麼建議啦……”
這些人有不少是所謂大士族或者支援天子的人,他們見到出身一般,又十分年輕的諸葛亮被重用,出於嫉妒或者門第之見,對諸葛亮各種惡言諷刺。
伏完與孔融對視一眼,然後身為尚書令的孔融出列,說道:“陛下,此表正是朝廷所需也,臣以為當採納並儘快與江東取得聯絡。”
劉協聞之大喜,不管其他一些道貌岸然之徒怎麼看待,當即表示一定會重視諸葛亮的上表,並且安排黃門侍郎耿紀為使者,正式前往江東,溝通儘快建立商會或客舍一事。
上朝結束,左中郎將徐庶與諸葛亮走在一起,十分肯定地給了好友支援。
谷如今朝廷正在逐步振興,雖然各方面困難不少,愚鈍和清高之人會給他們掣肘,但聖君在位賢臣群聚,相信不多時便可取得更多成就。
諸葛亮問道:“元直今日話頭這麼多,好像我們回到了隆中一樣,不知這些年又因何而變得寡言,又那樣專注於武藝並回到遊俠之路?”
這個問題縈繞在心頭已久,今日意氣風發,索性當面問出口。
此時還是早春,一陣寒涼的西北風吹得孔明一打哆嗦。身旁疾風劍聖頭髮隨風飛舞,臉上微微粗糙的面板讓他看起來早已沒有昔日的稚嫩。
徐庶壓住西北風對頭髮的擾動,以特有的穩重剛毅的聲音回道:“年少時不知責任,浪費了許多時光,現在承擔起來卻也沒忘當時的志向。”
就是這點諸葛亮還趕不上徐庶,那就是責任、歲月和壓力的反覆磨礪。
歷史上,老諸葛相比小諸葛,少了許多意氣風發和冒險大膽,但更多了一種挽狂瀾於既倒,以及扛起巴蜀乃至漢室的獨特魅力。這種魅力越是艱難困苦,越是百折不撓,就越讓人心疼且敬仰。
可惜,現在的諸葛亮沒有,而徐庶或多或少帶了一些。
諸葛亮又問道:“交易會之前,我和你一起月下想談,記得那是元直講在洛陽有一堵牆橫亙在各方之間,不知今日算不算已經突破了?”
“嘿嘿~”徐庶流露出溫馨的笑容,但嘴角旁邊的肌肉並沒有動:“當然,孔明和巡城監的諸位太不可思議了,朝廷、巡城監、遊俠、四海商幫,以及西市百姓和部分州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