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大膽假設(1 / 2)

“都尉想到了什麼?”諸葛亮從楊修的反應看出一定是有關鍵人物被遺漏。

楊修自詡聰明,可是在整個事態中有一個人很關鍵,卻一直被忽視。

“天子敢大膽出洛陽到西市與白馬寺,除了巡查展示天子威嚴外,還有一個人也很關鍵。”

說到這,諸葛亮就猜出來了:“是不是當時負責守衛洛陽的城門校尉種輯?”

“沒錯!就是城門校尉種輯。”

楊修再次對諸葛亮的智慧佩服不已。這次是自己入城向天子反應情況,提出諸葛亮的計策。當時種輯保證能穩守城池,劉協、伏壽才率羽林軍出城。

接下來,董承軍不僅沒有突襲比較空虛的洛陽,反而很快生亂,大部投靠了天子。所以,若說誰可能和董承管家有聯絡而事先知情,那確實有可能是種輯。

諸葛亮再將種輯和那晚情況比對。

此人作為統領洛陽絕大多數城門的比兩千石高官,確實跟他們略有往來。只不過多數時候是下面的城門司馬和他們接觸,種輯只見了幾面。

難怪覺得眼熟,卻無法透過聲音外形辨別。

諸葛亮分析道:“如此說來,種輯校尉是天子的人,所以天子才放心大膽採納我等計策?這樣確實說得通。”

張遼、月英和唐姬也聽到了他們的討論,覺得這樣十分合理。

只有諸葛亮最先提出這種假設,卻覺得太過碰巧順利。

五人太累了,匆忙結束晚餐,略做收拾就要休息。

諸葛亮心想這段時間突然這麼疲憊,如果自己沒開始練武,恐怕已經頭昏腦漲徹底扛不住了。

躺下來頭腦更加清晰,飛快思考其中的諸多巧合和蹊蹺之處。

一交易會中發現種輯與董承管家準備起事,結果恰巧被他們見縫插針,用計策推動此事。

二交易會中得到許多人幫助,有皇后伏壽、大臣陳群、樂師左延年、摸金校尉隱,還有洛水上客船,但主人未露面。這頗有些戲劇性。

三李儒兵馬與投誠朝廷的董承軍發生摩擦,隨後接受朝廷安排各自退兵,將城西空出作為無兵馬駐紮的區域。這一條看起來十分正常,但在李儒身上就有些奇怪了。

在他看來李儒和賈詡是亂天下的惡毒之士,其關鍵不僅在他們惡毒,還有幾乎無人能及的計謀。

為何他沒有趁朝廷局勢不穩,多攫取一些資源或地位?

之前在朝中不能為所欲為,是因為近有董承製衡,遠有曹操虎視眈眈。如今事發突然,趁朝廷沒整編完董承兵馬,曹操沒來得及反應,完全可以試著控制朝廷。

然而他收手了!

越想越覺得事有蹊蹺。

諸葛亮輾轉反側,把這三條結合起來,竟然又有一些發現。

董承身邊變局除了巡城監和天子,可能還有人知曉。當晚李儒也在場。

許多人給他們幫助,就說明董承眾叛親離早已到了各方知曉的地步,作為老對手,李儒不可能不知。

李儒突然見好就收,是不是因為就此事攫取利益,遠遠不如他先服軟,再潛伏反擊所得?

邏輯說得通,只可惜缺乏證據。

這回他不再塌上繼續努力入睡,而是起身到院中踱步賞月思考。

由於這幾日太過勞累,月英等人沒有反應。其實張遼有足夠警覺性,但分辨出是諸葛亮小心的腳步聲就繼續安心入睡了。

寒冬正是最冷之時,越是冰刺骨,就越能驅散他的睏意。

證據……李儒或者李選之前一段時間比較低調,沒有什麼能用來做證據的啊。

也許換一種思維比較好。

一般思維直來直去找證據,直接關注李儒。可是李儒何等智慧,直來直去什麼破綻都沒有。

從其他人入手,尋找有關李儒李選的證據……

一陣冷風吹過,諸葛亮抬頭望了望天,估計荊州此時應由西北風轉為東南風了吧?

這陣寒風冰刺骨,一下子讓他想起當時在小樓二層竊聽情報時的情況。當時從交易會前院進去……

前院……

當時河南尹李選突然到訪會場,吸引了董承手下絕大部分注意,他們兩人才有機會往後摸索接觸了左延年。

李選在場,除了威懾董承必然還有其他原因。

對了!

當時巡城監有一個重要目標,那就是從董承那裡挖走些人脈,將一些關東士族爭取過來。

李選作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