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對!”皇帝對張佳木簡直就是讚賞有加的樣子,他笑一笑,向著張佳木誇讚道:“就是這樣,卿真是可謂算無遺策矣。”
“其實這些皇上也想到了。”張佳木倒並不是很高興,只是道:“臣不過是提醒一下罷了,聖明不過天子,臣算不得什麼的。”
如此君臣對話,自然是從容的很,彼此氣氛也是很好,在敷衍皇帝的同時,張佳木自己也是在想,這一兩年內,政局上的事是可以放一放了,大家都在等待。
但自己手中要做的事,倒是太多太多!
第264章 收成
天順元年五月中。
京師近郊的麥子已經熟透了,黃甸甸的麥子被沉重的麥穗壓彎下了腰,農人們已經開始收割,到處都是割下來的麥子和鐮刀割下來的麥杆。
除了小心收好的麥子,連麥杆也被一捆捆的扎束起來。和後世不一樣,幾百年後成為累贅並汙染空氣的麥杆在現在還是好東西,而且草束還是正經的正賦和軍資,每年收入多少都是有數字記錄在案,並不能馬虎從事。
張佳木的莊園有三萬一千七百餘畝,多是旱田,水田原本有一些,但已經進獻給太子做宮室莊田,他自己所留有限,預備找一些好的粳米稻種,收了麥子之後就下種秧苗,收成上來自己夠吃就成了。
其餘的田就轉種一些別的作物,等待種值下一季的麥子。
北方和南方不同,南方現在是一季麥子一季稻子,或是兩季稻,有的地方,比如靠南方一些還有三季稻,這樣一來,收成就比北方高的多,而且也富裕的多了。
南北自然環境不同,水利、肥料、地力等諸多方面造成了收成的多寡不均。西北一畝地收半石糧,甚至更少,北方是一石一石半,江南兩湖產米的地方就是一畝最高六七石,差距太大了。北直隸這裡,說不上是特別惡劣,但也不是地力特別好的地方,河流也不多,所以水田彌足珍貴,水,是一切的源泉,有了水就可以種值水稻,可以養魚,然後挖塘泥為肥料,在沒有農業工業的時代,大量的河流就是財富,在中國,起初是黃河流域,接下來是長江流域成為財富和文明的中心,有明一代,進士最多的是江南,財富最多的最富裕的地區,亦是江南。
“娘,收成不壞。”天氣已經很熱,雖然不必下田作活,還騎在馬上,但畢竟身量很大的年輕男子,張佳木還是跑的一頭一臉的汗,三萬多畝地,分割在十幾個村落裡,範圍也很大,就算是騎著馬也累的夠嗆。
徐氏和張家小妹都坐在一輛馬車裡頭,孃兒倆很少能出城,這回出來走走看看,雖然這會兒莊上都忙著搶麥搶收,供應定然不如平時,不過光是看看村景,一家人就已經開心的很了。
張佳木最近也是一副閒閒在在的模樣,各方勢力都到了偃旗息鼓等候變化的時候,錦衣衛的改革也已經基本就緒,底下就是一步一步慢慢的深化,不是特別重大難辦的事,也就不需要驚動他這個都督了。
幼軍的事,有範廣和陳逵操心,他更是甩手。只是平時隔三岔五的就去營裡一回,看看操,發些犒賞,陪太子射箭騎馬,維繫感情和在幼軍中的威望,也就是如此而已。
京城裡暗流湧動,表面上卻是平靜的很,錦衣衛的各方勢力經過整合,殘民害民的事少了很多,辦案子的效率卻是高了十倍也不止,拍花子的,念秧的、販苦的、偷兒賊兒什麼的都被掃了個七七八八,現在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都對錦衣衛感激至深,雖然無形之中,他們的權力被侵奪了不少,但以前的規費不少,而責任變輕,這自然是誰都樂意的事情,無形之中,京城治安已經全面落入張佳木之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只是在當時還沒有什麼人注意罷了。
事情不急不慢的做著,唯一讓張佳木頭疼的就是錢財。他要錢,大宗的錢。皇帝給整個錦衣衛的俸祿也就夠勉強溫飽,更多的好處是大家自己收的規費來下發。現在京城之中已經全面整合,每個月收上來的銀子扣除下發給校尉軍官們的,剩下來的也就是隻夠維持辦公經費,一旦有需要大的動作,就很難做到收支平衡,最近這段時間來,對外地錦衣衛的整合也到了關鍵時刻,京師裡開辦了不少培訓機構,還有緹騎的擴大訓練裝備什麼的,全都要錢。
一想起這個,坐在衙門裡頭,就算喝著茶也忍不住心煩,外頭搶收糧食,想一想,悶在房裡還不如出門轉轉,於是一家老小,加上近衛,還有年錫之和幾個舉人出身的門客幕僚,再加上任怨幾個親信夥伴,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出城來,見著搶收糧食的情形,就算再多的煩心事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