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1 / 4)

小說:錦衣為王 作者:熱帶雨淋

好在糾儀的御史今天也不算太認真,又不是正經的朝會,大家站的差不離就行,偶爾小聲說上幾句話,或是咳上兩聲,御史們也渾當沒有聽到。

一會兒喝起酒來,就算大家不敢放浪,可是有時候皇帝卻會派人勸酒,可能,皇帝喜歡看人喝醉的模樣,引以為樂

這樣的情形下,去認真糾彈風紀,也就太犯嫌了一些。

沒過多久,樂聲響起,陳設於雲臺階下兩側的大樂只在大朝會等各種大場合使用,今天當然就是一例。

樂聲中,傘蓋羅列,皇帝在皇太子和兩位親王的簇擁陪伴之下登座。

淨鞭三響之後,在悠揚的贊禮聲中,各人隨聲拜舞,禮畢之後,場中鴉雀無聲,眾人的眼光也是時而看向皇帝或是皇太子,又或是看向張佳木。

皇帝今天看上去興致頗佳,坐在四面不靠的紫檀陽紋雲龍雕海棠寶座上,腰板挺的筆直,時不時的掀一把自己濃密的大鬍子,眼睛也是炯炯有神,頗具光采。

明初這幾位帝王,似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圓胖高大的身材,大肚腩,圓臉,大眼濃眉,面色白皙而濃密有須,算是美髯公。

這副扮相,除了仁宗皇帝不良於行,過於肥胖,懷疑是死於冠心病或是中風之外,都是百姓和大臣眼中的天子模樣。

穿著上,皇帝也很隨意。

元青色的曵撒,很素淡,只綴有幾朵小碎花,腰間革帶也是皮帶,沒有飾玉,腳上黑色的高腳靴,頭上也不是慣戴的翼善冠,而是一頂圓形飾紅色寶珠的大帽。

這一身打扮,其實是蒙古人的遺風,太祖當年去蒙古舊俗,比如左右尊卑重新以漢俗,衣飾也去胡俗而復漢風,禮儀制度也仿古而行,這就叫復漢官之威儀。

不過宮中胡風頗濃,可能是和太祖和成祖都有蒙古和高麗妃有關,大帽東珠和曵撒,便是標準的蒙古人服飾,流傳下來,大家瞧慣了,倒也不覺得有什麼。

其實,漢唐之際,漢人對蠻夷的東西是拿來就用,加一個胡字就是,開放心態,大國之風,就是這般的自信從容。

今日大宴,是為了慶麥收順遂,大家過一陣也要辛苦,所以特別賜宴。再者,就是皇太子平安脫險,當然,這個不便明言,免得細民百姓驚慌。

不過宴會的規模卻是定的極高,光祿寺在六七天前開始忙活,備雞鴨魚肉,殺羊宰鵝,宮中猶有前宋遺風,豬是賤物,上不得大臺盤,太祖也是隻愛吃鴨子等物,貴人們喜歡的是羊肉和鵝肉,此次大宴,既然是規格最高,聽說光是宰的鵝就有千多隻,花費之巨,令人咋舌。

“這一次,光祿寺真是糜費甚多。”

“光祿寺卿張澤小吏出身,凡事揣摩帝意,豈能指望他主動儉省?嗯,他不更加幾分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這自然是文官們的議論,凡是正經讀書人出身計程車大夫,對這種大宴所費當然是瞧不上眼,反正,他們挑皇家的毛病已經漸成風氣,不說兩句心裡反而不怎麼舒服。

此時正是皇朝由儉入奢的關鍵時候,有計程車大夫也開始豪奢無度,更多的還喜歡穿粗布衣服,騎馬或是騎驢出行,家中不宴客,父子不同席等等風俗還保留著上古流傳下來的質樸之風。不過數十年後,風氣就是大變,想想以後,眼前皇家這點用度倒也還真算不上什麼。

弘治年間,江南有一富戶,饕餮好食,又家資鉅萬,聽說就在住處寢室之外養有數千只鵝,每日宰殺過百隻用來吃食宴客,有時半夜想吃鵝翅膀,不及等候,就令人將鵝翅斬下,鵝未死之時,鵝翅已經烤的焦黃可以下肚了。

下頭心思不一,文官們嫌浪費,武臣們對張佳木嫉妒有加,勳臣們心思各異,在奉天門石階上高高向下的皇帝看向諸人,卻是語調輕鬆的道:“諸卿請起,今日大宴,只是君臣同樂,以慶太平之福,所以不必拘禮,朕不便下去,皇太子亦是君,一會兒,叫崇王和德王下去給諸位敬酒吧。”

其實大明的親王也是禮絕百僚,前宋時,是親王向宰相行禮,今時此刻,親王雖然不如國初那麼有實權,文武百官勳戚親臣卻也是不能與親王均禮,只是崇吉二王此時尚未成年之國,皇帝叫他們代為敬酒,也算說的過去。

“來來,諸卿暢飲。”

皇帝說完,光祿寺並宮中雜役便開始上菜上酒,其實這大宴耗費甚多,但還是官樣文章。誰會這麼沒成色,在這種場合大吃大嚼的?再粗魯的人,這會子也是斯斯文文的吃相,舉籌之時,都是略沾即止,皇帝舉籌,大夥兒便應一下景,皇帝一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