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皇帝有一點擔憂的感覺。
“王越和餘子俊等人,你預備怎麼辦?”
皇帝把不該有的念頭先轉到一邊,笑著向張佳木問道:“他們是革職,還是充軍,要麼流放,你有什麼建議?”
“大半革職,小半充軍。至於王越和餘子俊兩人,臣請皇上判他們以文轉武,到錦衣衛效力贖罪。”
“這樣……”
皇帝也是有點遲疑,王越和餘子俊算是他知道的人才,還好犯罪不深,而且皇帝對他們的印象也算好,所以不打算重處,但張佳木把這些人才要去,他是有點不捨得了。
“皇上,臣還有條陳要奏。”
“什麼?”這個時候提出來的話,肯定極為要緊,因而皇帝把身體稍稍前傾,極有興趣的問道:“你有什麼話要說?”
“這麼辦下去,顯然不是常法,所以,還是要從根子上杜絕地方官員專權,貪腐、浪費,當然,政務缺失,律令不通,也是要解決的大麻煩。”
“是的,是的,那麼你的看法是如何。”雖然所論者極深至大,但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古老,很多人給過皇帝很多次不同的答案,而且很多時候,根子都是指在皇帝身上的。
似乎皇帝不言不笑,不近聲色,不理宦官,把德行弄的好好的,天下就自然而然的大治特治了。
如果說話的不是張佳木的話,這種話題,皇帝簡直連聽也不要聽。
就算如此,皇帝在問的時候還是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呵欠。
“臣的意思,”張佳木忍住笑意……皇帝現在的反應,肯定是在他的意料之內,而接下來的反應,就更加不必懷疑,他忍住笑,向著皇帝正色道:“要給官員加銀子了。”
“什麼”這一回,皇帝的眼瞪的滴溜圓,張大了嘴,似乎無限吃驚的樣子。
“皇上,不加錢,官兒就必定要貪。而且,有正大光明的理由貪,官風就是這麼貪壞了。加了銀子,好官就不必貪,壞官也找不到理由,官風就能保掛清正,最少,絕大多數官員會如此。”
“卿這般說……”
皇帝自然還在震驚之中,事實上,有明二百多年,還真沒有過官員提起加薪這一條的。可能是中國士大夫固有的情節,似乎讀書當官,就只有窮才光榮。至於武官……很多時候連武官自己也不把自己當正經官員的。
勳戚麼,有世田,有很高的年俸,日子過的很不壞,當然也不會有人動這種念頭了。
所以,大明這一百年來,在皇帝面前正兒八經提加薪的,張佳木當屬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
第622章 改制
“加多少合適啊?”皇帝一時迷糊住了,下意識地問。
“縣官一年以三百石為宜,大縣可以至五百石。此外,大縣要設縣丞、主薄、縣尉、都是二百石的長吏,每縣,按中央六部,可以設曹治事,年俸百五十石,各曹之下,再設佐吏、書佐、循行、等輔吏,年俸數十石到百石以下。每縣根據鄉里人戶數來置官設吏,每十戶供養一個小吏,二十戶供養一個輔吏,五十戶供養一個長吏,而縣官一年的俸祿,不過百戶的賦稅就夠了。”
明朝的俸祿制度也很混亂,主要是,皇帝有時候善財難捨,喜歡耍無賴。
按國初的制度,是以糧食和布匹來算工資的。一品官每月支米八十七石,一年是一千零四十四石,這個工資標準,用後世顧炎武的話翻成白話來說就是:從來他孃的沒見過這麼低的工資標準啊
事實上,確實低了。
漢朝的丞相和御史大夫是萬石,就算是一個郡太守,也就是明朝的知府,年俸也是標準的不折不扣的兩千石。
除了工資,還有帶薪水的長假,而且漢朝郡太守還有自己的少府,郡內山川水澤所出,就是太守除了工資外合法的收入。當然,這個收入太守一般會用來貼補郡中用度,用來作私人的賞賜,jī勵屬官什麼的。也有少數直接落袋,人家也不能說什麼。
到了離明朝不遠的宋朝,那更是士大夫的樂園,工資高,福利好,允許公開狎妓**,明朝的官員和宋計程車大夫相比,真的差太遠了。
所以明亡後,書生殉國的少,而宋之亡,最少還有十萬人滔海而死,宋之待大臣,確實是中國諸朝中做的好的過份的一個。
至於大明的地方官,實在就是太苦了一些。一個七品縣官,說起來是一縣之主,年俸標準是九十石大米,如果是稻子打成精米來實額髮放,實際上這個工資是普通人的年收入三倍左右……但實際上朱皇帝連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