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兩種,彼此相制。
在京,則是旗勇軍和禁軍制京營,在武將來說,則又是以張佳木的大制範廣等武將的小,反過來,又以小牽制大,不使一家獨大。
這種制度,確實保障了大明近三百年沒有軍頭做亂,皇帝始終牢牢控制著軍隊,雖然明朝軍隊是倒退的,將領私兵化封建化,以蒼頭家丁為做戰的主力,但神奇的就是,哪怕掌握了幾千家丁,實際上是以家丁為做戰主力的李成梁也沒有造反的想法或能力。
李賢所說的軍制不必改,便是從此處出發了。
文官們杯葛張佳木的新軍制計劃,很大程度上,就是對現在穩定軍制被破壞的擔憂。
但張佳木的話也有其道理。
李賢是來探底線的,現在他已經明白,對方的底線在哪裡了。
官制俸祿、火耗、吏治、軍制,依次改革,循序漸進。張佳木倒也沒有欺瞞於他,李賢很覺安慰。
事實上,這也是文官們猜測過的結果。因為無論如何,組建新的京營,改制,都是必然之事。當初景泰年間,于謙以一個文官都能改三大營舊制,重新置將分配權力和地盤,現在是張佳木話事的年頭,要是他能放棄改制的想頭,那才是值得奇怪的事。
“學生要問太保一句了。”既然對方的態度很坦然,李賢索性就直接問了:“太保這一次主持改制,動靜不小,學生要問,究竟到何時為止?”
“就以改完軍制為止啊”
“聽說太保有很多改制的計劃和設想,已經上呈御覽?”
“是的。”張佳木坦誠而答:“還有很多計劃,對稅法、刑科、地方官制、驛站,都有改革的想法。”
“這……”這一次李賢的臉色就很難看了。無論如何,國家需要穩定,現在的動靜已經不小了,要是下頭百官知道還有一大摞的改革計劃,恐怕讀過幾本書的人都會想起一個名字……那就是:王安石。
有這麼一個不好的例子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