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左右,雙眼卻是精光四射,看來,是一個精明內斂的人物。
他管兩個莊,莊子小,人也不多,但田地頗多,其中還有一些是近河的水田,加起來,水田有一百來畝,旱田有兩千餘畝,是張佳木莊地裡比較寬廣平整的兩處莊園。
此人奉命唯謹,又踏實肯幹,因為是低等執事,月例二兩,每三月發給糧兩石,年底給布一匹,鞋兩雙。
待遇一般,但踏實肯幹,必定是心思沉穩,遇事肯多想的人。要知道,張佳木不是刻薄寡恩的人,收入也不低,之前薄待,是確實有意為之。
“謝過大爺”上前落落大方的謝過了,但饒是範志海此人精明強幹,城府也很深沉,到得自己的銅錢面前時,也是忍不住面露欣喜之色。
黃燦燦的銅錢串成了串,在筐子裡碼的小山也似,這般的情形,任是誰見著了能不笑的合不攏嘴?
在場的人,哪裡知道這是張佳木自己偷偷私鑄,只道是東家有天大的本事,想法子弄來這麼多的通寶,雖然看著太新,但當時的官府庫藏就是如此,只要不在民間通行多年,銅錢拿出來就是和新的一樣,眼前這些錢,多半是這位神通廣大的東家從天子的庫藏里弄出來的,要不然,怎麼會和新鑄的一樣?
下頭的人這麼想,張佳木當然樂得他們如此。眼前這些錢,雖然有洪武和永樂字樣,但其實是搗鬼有術,說是西周的,其實就是上週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
現在政權實在是掌握在文官手中,這些人,拘泥不化,向來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法和想法。在一般情況下,倒也不能說他們完全錯了。
帝王做的多,如果做的不對,就會傷到國力,傷到百姓元氣。象隋煬帝那樣,把隋朝天下生生折騰光了,便宜了李家。
治一郡一縣,有時和治一國一樣。
前任好心,大興水利,把百姓折騰的不輕,但肯定會招致罵名。等後任來了,水利現成的,道路修過了,於是清簡政務,任百姓休養生息。
結果,郡中大治,百姓卻只念後任的好。
人同此心,人明此理,所以明朝的官員就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凡事都不肯自己出頭。
除非是黃河大工,非得修,不修不可的水利工程,這樣的大工,才會有人搶著去,因為修好了,就可以從優敘功,比如徐有貞,就是在修黃河上立了功,成功起復,回中樞朝中任官。
文官多是如此,連鑄錢這樣的大事他們也弄不清,這些人,只知道集人採礦會有治安上的麻煩,甚至會有人煽動造反。
有此憂慮,自然是能少一事就少一事了。宋朝一年鑄的銅,明朝得鑄幾十年,論起經濟上的能力來,宋朝真的能甩明朝三條街。
張佳木也是無法,明明光明正大的事,但自己就只能這麼偷偷摸摸的做。
好在現在他攤子鋪的很大,用錢的地方極多,自己偷鑄的錢來,可以解決多少燃眉之急?當然,除非是他,換了別人怕是也沒有這個本事了。
鹽鐵專賣,已經厲行過千年,不要說私鑄銅錢,就是自己私鑄銅器,在執法嚴格的時候,抓到了也是殺頭的重罪。
一般的勳戚,都沒有這種膽色。
也就是控制嚴密,在地方上網路連結方便,保密工夫做的極好的錦衣衛可以發這種財。不過回頭想想,挖金礦,採人參東珠的事也做了,倒也不必在乎多這麼一條了。
張佳木賺錢的本事,不要說錦衣衛內,就是舉朝上下,也是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當年紀綱已經成了超級權臣,甚至是漢、趙二王在立儲大事上爭取的一大勢力,以這麼大的權勢,一樣要鬧的天下騷然,到處是明搶暗奪,這才積累了一些財富,張佳木卻是不聲不哈,一點兒擾民的事也沒做,錦衣衛原本的那些苦害人的勾當已經一律停止,這麼一來,當然是被視為第一等弄錢的高手。
聽說不要說是城中的勳戚們了,就連地方上的親藩,對張佳木也很有興趣,上個月錦衣衛就有密報,周王和秦王都曾派人到京師來,暗中打聽,看看這位錦衣衛的都督大人,到底是靠什麼賺了這麼些錢。
至於各地王府,廣值葡萄,釀酒發售,更是數不勝數。
當然,等他們的酒上了市,張佳木也已經轉為別的行當賺錢,根本不必在意人來搶生意了。
賞了範志海,等此人費了老大力氣把銅錢抬下後,再下來就是二等三十餘人,每人八十貫,然後是三等五十餘人,每人六十貫。
一二三等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