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人云亦云 作者:兩塊

能就是你那喜怒無常的脾氣,什麼樣的結局可能誰都無法預料,但這樣的路程註定是精彩的,因為意外的驚喜往往是這樣收穫,但痛苦的傷疤也是這樣的留下。多變是圓的,永恆是直,而不定性是塊魔方在不停的轉動,可能是圓的,也可能是方的,因為他是不定性,所以他可以。

不定性是萬花筒裡的星光,閃爍的美麗一瞬間。既而又將有一種耀眼的星光來代替。如果不定性是中和的,那麼失敗是錯的,成功是對的,抱這樣的態度去對待一切,驚喜的、嚇一跳的、難忘的、可恥的、痛苦的、開心的不定性。那麼不定性是可以塑造和成型的。

二十、是與非

“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對與錯”這是強悍者常說的格言。是,因為多數人贊同或本身就不違背道德的底線,沒有造成否決的一票而註定了成功的基本常理性的判斷;非,引起大部分人反噬而沒有一個支持者的孤立局面的失敗思維錯亂。是與非的界線本就一步之差,但同意的結果帶來的驚喜和驚訝程度不會亞於08奧運和地震。是與非就是對與錯的深層理解。如果說今天的吵架是錯的,那麼昨天蓄謀以久的幹架準備是對的。日子和人生總是在是與非中一錯再錯。

首先是的狀態是肯定的,不說他能保持一定的永恆狀態,但最起碼在你思維判斷做出的一剎那是投支援一票的。為此莊子與老子就經常來述說孔子的是與非,因為孔子這人不太地道,總是宣揚仁慈、道德好壞評分的標準,讓莊子和老子倡導的順其自然而付諸東水。“是”的概念大概從那時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性。是就是對的意思。對事物的好壞、事情的對錯、人情的是非;是可能贏得多數人的青睞,他的標準就是如同你問你朋友“今天你穿*了嗎?”他回答:“是的,穿了”那麼簡單,而且我斷定這樣的結論可能經過大腦中心停留的時間可能真的很短,以至於很早就能下結論(這裡不牽扯恐龍他媽為什麼不把他爸看管好,而讓他再去找二奶的事)單就此而論,是的動作性,意識形態性是協同於習慣性的,因為可以忽略不計思維成本(就是大腦細胞死亡數)。而今,是與非的概念與界線,等級劃分已是模糊不清,“是”不是由你說了算,也不是我說了算,而是看這人實力性,你可以理解成是財大氣粗狀。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片樹葉是正面朝上的落在了地面,而大多數我們從小教自然的老師就提醒說是因為樹葉正面吸收陽光雨露多(就是光合作用面)而落地都是臉先著地,但我那天看到的偏偏是個特例,難道老師說錯了?(我鄙視這樣的人)是的,他說的沒錯,用是非來結論,他的話可能是“是”,但總有些例外,就像這個社會,是既然能像落葉一樣也可以不按常理落地,那麼今天大多數事情的曲折和違背常理的、神經質的、荒謬的、一切不切實際的,就有理由說清楚了。是與非就小學詞義中就是反義詞的意思。非其實比是的名氣大的多,非的同意就是個朦朧的概念,是如果不好讓人理解的話,那麼可能非就有點無理取鬧的成分在裡面。我突然發現原來造字的人是把“豐”字中間切開,造就了這個非字。如果我用佛家饒舌的話來說,沒有非就沒有是,沒有是就沒有非,是亦是非,非亦是是,非中有是,是中有非,是非本就在其中(我汗,真是饒口啊)。人們總習慣性把非議論的無地自容,至於後來空穴來風的事就是他最高的效果,只是這樣的否定意思比對的境界更高些。非可能有不擇手段的意義在裡邊,因為他付出的成本比較大(唾液的成本)有人說“把一個人說好難,說壞很容易”這不得不讓我懷疑本身這個社會就是喜歡非的一面的環境。如果拿是與非來對比的話,最後成立的比例可能是1∶2甚至有可能是1∶3。非本身就是個不定的數。好好的一個豐字被切開,當然是不好的,豐是什麼?是滿是圓的意思,給他咬一口當然是非了。非既然是否定的,那麼他的狀態就是遊離的,已不確定性來對肯定進行否定的肯定。因為對於非來說他非也是種肯定的狀態,只不過要以非本身的利益出發。習慣性的動作和生活的節奏、社會的進度一樣是種加速度的前進方式,如果把非也當做一種習慣的話,那麼是隻能是不正常的發揮了,畢竟多數中的少數還是以是來為準的,而所謂的是非就已經滲透在生活和平常行為習慣當中了,討論是非雖然是對事情因果對錯的一種結論判斷,但現在已經影響了正常秩序的綜合評價了。經常有那麼些人總喜歡在背後討論別人的是非而因此我們都叫長舌婦,是非只是個經過,而過多的宣傳他的影響力實在不是一個明智之舉。是非總有結論,對錯總有曲折,把簡單的是非當成是重娛樂的消遣,並把他拿來顯示你口才的一種標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