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寂寞喧囂 作者:吻火

樸實的語言作答,應該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之後的幾天,山上正在搞“禪宗研討會”,和大師在會上匆匆見面,提出想再深談,大師說,山上有很多有修為的僧人,你們還是多和他們談談吧,我們只好另擇良機。

新春時節,我們又來到少林寺,在山上過年,並與方丈共品香茗,大師興致頗高,邊飲邊談——

我問大師,少林寺講究“禪拳歸一”,這和“禪茶歸一”究竟有無關係?

大師一笑,說,禪拳歸一的說法是緣於少林武術的博大精深,以禪入武,習武修禪,決非自衛之小技;退則參禪養性修道行,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而“禪茶歸一”的故事自古以來不勝列舉,趙州的“吃茶去”,不也是一脈相承?在少林寺,很多僧人有飲茶的習慣,我覺得這是一種修行方式。佛家講究參禪,喝茶的過程就是參禪的過程;練武術是不是呢?我說當然是,否則怎麼稱得上“武術禪”?不僅如此,出家人的起居生活都可算是參禪。

這麼說,修行是有很多方法了?

方丈說,出家人講究###見性、見性成佛。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如何把這些不好的習慣去掉,達到見性、成佛,便是修行了。釋迦牟尼佛為眾生開設了八萬四千種修行法門,是根據眾生的根基來定的,這樣看來,修行的方法很多,可謂“無處不禪”,無處不產生智慧,不僅對出家人而言如此,在家人也有很多,關鍵你能不能發現它,發現了,並努力修行,就不會有煩惱和痛苦;如果沒有發現,自然產生不了智慧,於是做什麼事都做不好,處處碰壁,你就會感到煩惱。

沒想到大師會把在家人的煩惱一併說出,讓人心有所動。大師,在家人產生大智慧有沒有方便法門?

當然有!佛家認為,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關鍵看你的心態,你的心態好的話,能夠正確對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動,你自然就不會有煩惱,於是就不會有痛苦。俗世中很多人往往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目的耗費自己的生命,而且方法不得當,不煩惱才怪。說到家是一個心態問題。不論是在廟宇中修行的人還是在各個行業工作的人,有一個規律都逃不脫,那就是要充分認識人生、理解人生。有的人做的是轟轟烈烈的事業,他未必不空虛;有的人做的是社會的邊緣事業,他未必不充實。因此,佛家認為,不一定個個都要出家,不一定個個都做一些好的行業。做什麼事情,在哪個行業都是一種修行,都是對人生和社會盡責任和義務,從而達到眾人滿意,這就是一種向善、向上的境界。所以,有沒有好的心態決定你是不是對事物看得清楚。

2、釋印松:被逐不忘修行,人稱…

俗名丁應朝,1946年生於河南南陽社旗縣丁莊

採訪時間:2002年2月8日上午

採訪地點:少林寺釋印松禪房

印松法師是少林寺的首座和尚。據佛教經典解釋,首座也稱上座、禪頭,乃寺院中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僧人,只有德業兼修的人才能擔任。

我們來到他的禪房,輕輕叩門,一個瘦瘦的年紀稍長的僧人迎了出來,他就是印松法師。他實在太瘦了,兩頰深陷著,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這讓人猛得想起弘一法師。

我哪裡能和弘一法師比?他老人家後半生專攻律宗,是公認的###師,而且,他詩、詞、歌、賦、書法、話劇……可以說無所不能,實在難得,我們這些後輩可不敢隨便和他老人家比。

法師,能瞭解您是如何走入少林的嗎?

這有什麼不能呢?咱們坐到一起就是機緣巧合,如果我的過去對你們有用,便是你們在助我修行呢。

他泡上了香茶,開始講述自己的一生——

我18歲就出家了,在桐柏山桃花洞,入臨濟宗。可是,剛當了兩年多和尚,那場浩劫發生了,我們被逐出了寺院。從那時起,我又開始叫丁應朝了,我不得不回到家,採取入世的方法去修行。可是,幹什麼呢?親戚幫他我了個小工的活計:賣小磨香油。這其實是個賣力氣而利潤不高的活兒,掌櫃的規定每斤利潤五毛錢。我們的香油質量上乘,因此,來買油的人很多,生意也就越做越好。掌櫃的高興,要我把利潤提高到六毛錢,我當時就急了,說,都是人,人家信任你想吃你的油,你卻不停地賺人家的錢,這怎麼使得?!你怎麼忍心?!可是,親戚特別堅持,我沒辦法,就不幹了。

沒過多久我開始學醫,我是和我們當地一個比較有名望的老中醫學的,他和我家有點遠親,便答應把這吃飯的本事教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