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這是佛教的慧學。因此,些須小事情決不可小覷。
延藏恍然大悟,一來少林便看到很多法師的禪房中掛著“戒定慧”三個字,猜想一定是有了高修為才可以接觸到的。這回聽師父一講,原來這麼高深的道理竟存在於這樣簡單的事情中,真是一葉一菩提!他覺得自己彷彿一下子開悟了,從此便非常認真地從事這些細小的事情,一干便是好幾年。延藏深深喜歡上了這種清靜的生活,能夠天天在師父鞍前馬後,真不知是哪世修來的福分。他甚至想一生就這樣跟在師父身邊。
不久後,師父的一個決定打破了他這種安逸的生活——送他去閩南佛學院讀書。延藏起初不想去,後來師父說,你老跟在我一個人身邊是遠遠不夠的,還是應該多參訪一些名山古剎,多接觸一些高僧大德,這樣才會提高自己的修為。延藏含淚離開了大師,南下了。他學習非常認真,也很注意和法師們交流。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在閩南佛學院不到一年,讓人欽佩的院長妙湛大師便圓寂了,伴隨著妙湛大師的圓寂,延藏帶著妙湛大師“勿忘世上苦人多”的臨終教誨,悵然之間返回師父身邊。
延藏覺得這次南行讓自己的心沉寂了很多。他依然呆在師父身邊,可是,他對師父的理解和體悟卻在不覺中加深了許多。
少林寺寺大名顯,很多人都想來拜會永信大師。可是大師不可能會見那麼多信眾,有些遊客來了見不到大師,難免生出些怨氣,這時候,他總是淡淡地說,隨緣吧,至少是我做得確實不夠嘛。這讓延藏看到了大師的寬容。
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又是武術聖地,可是很多人只知道後者,不知道前者。大師卻從來不去辯解,他居然運用武學的方便法門和千年歷史文化沉浮,結合對於禪心佛法的領悟,對照經律論三藏,從而對少林武術的結構和理性進行了一種全新的解釋,提出了“武術禪”來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恰好暗含了中國禪宗中的動靜等觀、寓禪於武的不二法門。而且身體力行,拳不離手,無一日間斷。延藏愛看師父習武,師父身體比較 。 想看書來重,可是習練起武來如生了翅膀,靈活異常。這讓延藏看到了師父的大般若。
延藏經常陪大師出門,走在路上碰到飯點兒,大師總是簡單應付。這讓他很是不理解,便對方丈說:“師父,您是堂堂少林寺方丈,為了臉面,出門怎麼也得弄幾個像樣的素菜呀!”可大師卻說:“簡單點兒吧,簡單點兒好。”有回,他看見方丈在燈下補自己的破襪子,而且上面已經有了好幾個補丁!延藏便勸大師說:“師父,您把這破襪子扔了吧,要不徒弟給您這就給您買去。”可大師卻以自己體胖腳大不好買襪子為名多次拒絕。延藏在不理解中體悟到大師的節儉。
某年五月,永信大師的母親做一個手術。那幾天,師父特別忙,因為正好趕上浴佛節,各地信徒老友都來看師父,大師便忙於法務,沒能抽時間去看母親。延藏知道這事兒,心裡覺得師父做得很那個,出家人是要上報四重恩的,自己的親媽來做手術,他怎麼也不去看望?就這樣忙了一個禮拜,師父沒能去看望,後來一打聽,她已經做完手術回家了。延藏心直口快,說,師父你也太那個了!大師說,母親是個虔誠的居士,我相信她會理解我的。延藏連連點頭,可心裡還是不能回過味兒來。不久,延藏的父親來了少林寺,師父反而比延藏都盡心,拿出三天時間來陪著到處看,談笑風生。延藏的父親此次少林之行原本是要叫延藏回家的,透過和大師三天的相處,竟然改變了自己的初衷。臨別時對延藏說,起先我認為人的生命只是在呼吸之間的,當我和永信大師交往之後,我覺得,生命不僅僅在呼吸之間,而是在唸念相續之間。我這一生把你交給他,我非常放心,你在這裡跟著師父比你回到家中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會更大。前後兩件事的對比讓延藏對大師充滿了感激。不僅僅是師父的人格魅力幫他化解了來自親情上的痛卻,同時給了他在信仰的世界中得到昇華的力量。這讓延藏又看到了師父的仁慈之心和取捨之道。
慢慢地,延藏更加理解了,當和尚並不是消極避世的,而是積極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中國佛學院在各大寺院招生,師父毫不遲疑地推薦延藏去參加考試,延藏不負眾望,一舉成功。走的那一天,師父給了六百元錢,鼓勵他好好讀書,並說,我當年只上了僧伽培訓班,後來事務性工作太多,沒時間深造了,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去北京這個大都市好好體會、好好修行。那裡和咱這深山中肯定是兩個樣子。
延藏走的時候很矛盾,他不想離開大師一天,他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