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服,歷五代,子孫世有其地。宋大觀中,楊文貴納土,置遵義軍。元世祖授楊邦憲宣慰使,賜其子漢英名賽因不花,封播國公。
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諭之。五年,播州宣慰使楊鏗、同知羅琛、總管何嬰、蠻夷總管鄭瑚等,相率來歸,貢方物,納元所授金牌、銀印、銅章。詔賜鏗衣幣,仍置播州宣慰使司,鏗、琛皆仍舊職。領安撫司二,曰草塘,曰黃平;長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餘慶,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以嬰等為長官。七年,中書省奏:“播州土地既入版圖,當收其貢賦,歲納糧二千五百石為軍儲。”帝以其率先來歸,田稅隨所入,不必以額。已,復置播州黃平宣撫。播州江渡蠻黃安作亂,貴州衛指揮張岱討平之。八年,鏗遣其弟錡來貢,賜衣幣。自是,每三歲一入貢。十四年遣使齎諭鏗:“比聞爾聽浮言,生疑貳。今大軍南征,多用戰騎,宜率兵二萬、馬三千為先鋒,庶表爾誠。”十五年城播州沙溪,以官兵一千人、土兵二千人戍之。改播州宣慰司隸貴州,改黃平衛為千戶所。十七年,鏗子震卒於京,命有司歸其喪。二十年徵鏗入朝,貢馬十匹。帝諭以守土保身之道,賜鈔五百錠。二十一年,播州宣慰使司並所屬宣撫司官,各遣其子來朝,請入太學,帝敕國子監官善訓導之。
永樂四年免播州荒田租,設重安長官司,隸播州宣慰司,以張佛保為長官,以佛保嘗招輯重安蠻民響化故也。七年,宣慰使楊升招諭草塘、黃平、重安所轄當科、葛雍等十二寨蠻人來歸。宣德三年,升賀萬壽節後期,禮部議予半賞。帝以道遠,勿奪其賜。七年,草塘所屬谷亻散等四十一寨蠻作亂,總兵陳懷剿撫之,旋定。
正統十四年,宣慰使楊綱老疾,以其子輝代。景泰三年,輝奏:“湖、貴所轄臻、剖、五坌等苗賊,糾合草塘、江渡諸苗黃龍、韋保等,殺掠人民,屢撫復叛,乞調兵征剿,以靖民患。”帝命總督王來、總兵梁珤等,會同四川巡撫剿之。七年,調輝兵徵銅鼓、五開叛苗,賜敕頒賞。
成化十年以播州賊齎果等屢歲為患,敕責川、貴鎮巡官。正統末,苗蠻聚眾寇邊,土官同知羅宏奏,輝有疾,乞以其子愛代。帝命愛襲職,仍敕愛即率兵從總兵官剿賊。先是,輝奏所屬夭壩乾地五十三寨及重安所轄灣溪等寨,屢被苗蠻佔據,乞令湖、貴會兵徵之。命如輝言。部議以愛年幼,請仍起輝暫理軍事。又以輝難獨任,宜敕都御史張瓚親至播州督理,勵輝等振揚威武,以備徵調,其機宜悉聽瓚裁處。
十二年,瓚督諸軍及輝攻敗灣溪、夭壩乾地諸苗,凡破山寨十六,斬首四百九十六級,撫男婦九千八百餘口。事下兵部,以苗就撫者多,宜量為處分。瓚議設安寧宣撫司,並懷遠、宣化二長官司,建靖南、龍場二堡,命輝董其役。輝調兵民五千餘,立治所,委所屬黃平諸長官,分甓城垣。將竣,輝因奏:“各寨苗蠻,近頗知懼,但大軍還後,難保無虞。播州
卷313 列傳第二百一 雲南土司
明洪武十四年,大軍至滇,梁王走死,遂置雲南府。自是,諸郡以次來歸,垂及累世,規制鹹定。統而稽之,大理、臨安以下,元江、永昌以上,皆府治也。孟艮、孟定等處則為司,新化、北勝等處則為州,或設流官,或仍土職。今以諸府州概列之土司者,從其始也。蓋滇省所屬,多蠻夷雜處,即正印為流官,亦必以土司佐之。而土司名目淆雜,難以縷析,故系之府州,以括其所轄。而於土司事蹟,止摭其大綱有關乎治亂興亡者載之,俾控馭者識所鑑焉。
○雲南土司一
雲南 大理 臨安 楚雄 澄江 景東 廣南 廣西 鎮沅 永寧
順寧蒙化 孟艮 孟定耿馬安撫司附 曲靖
雲南,滇國也。漢武帝時始置益州郡。蜀漢置雲南郡。隋置昆州,唐仍之。後為南詔蒙氏所據,改鄯闡府。歷鄭、趙、楊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領鄯闡牧,遂世其地。元初,置鄯闡萬戶府。既改置中慶路,封子忽哥為雲南王鎮之,仍錄段氏子孫守其土。忽哥死,其子嗣封為梁王。
洪武六年,遣翰林待制王禕等齎詔諭梁王,久留不遣,卒遇害。八年復遣湖廣行省參政吳雲往,中途為梁使所害。十四年,徵南將軍傅友德、藍玉、沐英率師至雲南城,梁王赴滇池死,定其地。改中慶路為雲南府,置都指揮使司,命都督僉事馮誠署司事。二月詔諭雲南諸郡蠻。十五年,友德等分兵攻諸蠻寨之未服者,土官楊苴乘隙作亂,集蠻眾二十餘萬攻雲南城。時城中食少,士卒多病,寇至,都督謝熊、馮誠等攖城固守,賊不能攻,遂遠營為久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