僉事,歷雲南按察使。正德九年,舉治行卓異,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歲大祲。請發帑金移粟振之,不足,則勸貸富室。時流民多聚開封,煮糜哺之。逾月,資遣還鄉。初,鎮
卷202 列傳第九十
廖紀 王時中 週期雍 唐龍(子汝楫) 王杲(王�) 周用(宋景屠僑)聞淵 劉訒(胡纘宗) 孫應奎 (餘姚孫應奎 方鈍) 聶豹 李默 萬鏜周延 潘恩 賈應春 張永明 胡松績溪胡松 趙炳然
廖紀,字時陳,東光人。弘治三年進士。授考功主事,屢遷文選郎中。正德中,歷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廠,羨金無所私。遷吏部左、右侍郎。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書。調兵部,參贊機務。被論解職。
嘉靖三年,“大禮”議既定,吏部尚書楊旦赴召,道劾張璁、桂萼。璁、萼之黨陳洸遂劾旦而薦紀。帝罷旦,以紀代之。紀疏辭,言:“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喬宇,聰明不如楊旦。”時宇、旦方為帝所惡,不許。光祿署丞何淵請建世室,祀興獻帝,下廷議。紀等執不可,帝弗從。紀力爭曰:“淵所言,幹君臣之分,亂昭穆之倫,蔑祖宗之制,臣謹昧死請罷勿議。”不納。會廷臣多諍者,議竟寢。已,條奏三事。其末言人材當惜,謂:“正德之季,宗社幾危。議者但知平定逆籓之功,而不知保護京師之力。自陛下繼統,老成接踵去,新進連茹登,以出位喜事為賢,以凌分犯禮為貴。伏望陛下於昔年致仕大臣,念其保護之勳,量行召用。其他降職、除名、遣戍者,使得以才自效。”帝但納其正士風、重守令二事而已。三邊總督楊一清召還內閣,璁等欲起王瓊,紀推彭澤、王守仁,帝不允。復以鄧廷璋、王憲名上,竟用憲。
五年正月,御史張袞、喻茂堅、硃實昌以世廟禮成,請宥議禮得罪諸臣,璁、萼亦以為請,章俱下吏部。紀等列上四十七人,卒報罷。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勳、救馬永謫官,給事中沈漢等論救,帝不聽。紀從容為言,且薦永及楊銳。帝納之,有本得無謫。紀在南都,持議與璁合,坐是劾罷。璁輩欲引助己,遂首六卿。而紀顧數與牴牾,璁輩亦不喜。年老稱病乞歸,許之去。初,《獻皇實錄》成,加太子太保。至是進少保,賜敕乘傳,夫廩視故事有加。卒,贈太保,諡僖靖。
王時中,字道夫,黃縣人。弘治三年進士。授鄢陵知縣。嚐出郊,旋風擁馬首。時中曰:“冤氣也。”跡得屍眢井,乃婦與所私者殺之,遂伏辜。召拜御史,督察畿輔馬政。
正德初,請革近畿皇莊,不報。吏部尚書馬文升致仕,時望屬劉大夏、閔珪。時中詆珪和媚,大夏昏耄。兩人各求退,焦芳遂得之,眾鹹咎時中。出按宣、大,逮繫武職貪汙者百餘,為東廠太監邱聚所奏。劉瑾捕時中下詔獄,荷重枷于都察院門。時中病甚,其妻往省,遇都御史劉宇,哭且詬。宇不得已言於瑾,釋之,謫戍鐵嶺衛。瑾誅,起四川副使,遷湖廣按察使。十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
世宗立,召為右副都御史。父喪除,起故官。會上章聖太后尊號,時中言本生二字不當去。及上冊寶,百官陪列不至者九人,時中與焉。帝責對狀,已而貰之。歷兵部左侍郎,代李鉞為尚書。中官黃英等多所陳請,時中皆執不可。敘薊州平盜功,濫及通州守備鄢祐,為
卷203 列傳第九十一
鄭嶽 劉玉(子愨) 汪元錫(邢寰) 寇天敘 唐胄 潘珍(族子旦餘光)李中(李楷) 歐陽鐸 陶諧(孫大順 大臨) 潘壎(呂經) 歐陽重 硃裳陳察 孫懋 王儀子緘 王學夔 曾鈞
鄭嶽,字汝華,莆田人。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錫偕錦衣千戶張福決囚,福坐天錫上,嶽言其非體。且言:“糾劾非鎮監職,而董讓行之。太常本禮部屬,而崔志端專之。內外效尤,益無忌憚”。忤旨,繫獄。尚書周經、侍郎許進等救,不聽。贖杖還職。尋進員外郎。許進督師大同,貴近惡其剛方,議代之。罷職總兵官趙袴謀起用,京軍屢出無功。嶽言進不可代,袴不可用,京軍不可出。朝論韙之。
遷湖廣僉事,歸宗籓侵地於民。施州夷民相仇殺者,有司以叛告。嶽擒治其魁,餘悉縱遣。荊、嶽飢,勸富民出粟,馳河泊禁。屬縣輸糧遠衛,率二石致一石。嶽以其直給衛,而留粟備振,民乃獲濟。
正德初,擢廣西副使。土官岑猛當徙福建,據田州不肯徙。嶽許為奏改近地,猛乃請自效。尋改廣東。遷江西按察使,就遷左布政使。宸濠奪民田億萬計,民立砦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