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今晚還要見面。我又是個正常人了,我知道自己是誰了,以後也不必再來治療了。”
他的變化之快,就如同變魔術一樣———這正是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患者的典型特徵。他們不在乎依賴的物件是誰,只要有人可以依賴,就心滿意足。只要透過與別人的關係,讓他們獲得某種身份或角色,他們就會感覺舒適,至於那是什麼身份,對他們並不重要。他們的情感關係,貌似熱烈,實則脆弱,因為他們構建情感的目的,只是為填補內心的空虛,甚至達到來者不拒的地步。
依賴性(2)
有一位女性患者,既年輕又漂亮,而且聰明過人,從17歲到21歲,她同數不清的男人有過曖昧關係———儘管對方可能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她相提並論。她走馬燈似的與男人交往,而那些男人進入視線,又從其視線中消失。她的空虛感過於強烈,甚而沒有耐心去等待適合的男人出現,也沒有花時間去了解男人,並與對方培養感情。一個男人剛從身邊走開,幾乎過不了一天時間,她就會與最新認識的男人打得火熱,毫不在乎對方具有怎樣的性格或人品。她甚至當著我的面,對認識的男人讚不絕口:“我知道,他沒有正當職業,而且經常酗酒。可是他很有才華,我也覺得他關心我。他就是我需要的、那種適合我的男人。”
事實上,她的選擇仍舊是失敗,不只因為她選擇的人本來就有問題。問題在於,不管和哪個男人交往,她都過分依戀對方,爬藤一樣把對方越纏越緊。她逼迫對方向她表白感情,與對方寸步不離。她告訴對方:“我非常愛你,所以一刻也離不開你。”她的束縛讓男人透不過氣。他們經常爭吵,感情也在爭吵中結束。到了第二天,這種惡性迴圈再度開始。經過三年治療,女病人的情形才有所好轉。她終於重視自己的能力,瞭解到強烈的空虛感和真正的愛的差別。長期以來,她飽受寂寞、空虛的驅使,有了感情就緊抓不放,這隻能使感情更快地走向毀滅。學會了自我約束,及時調整心態,使她更有機會發揮特長,從事有價值的事業,最終走出病態性依賴的陰影。
在“依賴”前冠以“消極性”的字樣,是因為患者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們做什麼,卻從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多少。有一次,我接待五位患有消極性依賴心理的患者,為他們進行團體治療。我讓他們表白五年後希望達到的目標,幾乎人人都表示:“我希望找到關心自己的伴侶,並且同他(她)結婚。”沒人提到接受挑戰性的工作,創造出滿意的藝術作品,積極地為社群服務,刻骨銘心地愛上某個人並且生兒育女。在他們的白日夢裡,沒有“努力”、“進步”的字眼,只想不費力地得到愛和照顧。我告訴他們:“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當成最高目標,你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想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滿腦子想的只是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當然,消極性依賴患者未必永遠自私自利,但其動機無非是想牢牢抓住某個人,獲得需要的關心和照顧。假如無法達到目的,他們就不會為別人(乃至為自己)做任何事情。例如,前面提到的五位患者都覺得,讓他們馬上去找工作,或者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或者憑自己的力量購買房子,或者更換眼下不滿意的工作,或者重新培養一種嗜好和興趣,都是相當艱難的事情。
在婚姻關係中,夫妻間應當有分工:妻子負責下廚、整理房間、出門購物、照顧孩子等等,而丈夫則出外賺錢、堅持儲蓄、修剪草坪、修理傢俱等等。情感健全的配偶,可以適當更換彼此的角色:男人偶爾做飯,陪伴孩子玩耍,打掃房屋等等,這些對於妻子而言,不啻為一份美好的禮物。此外,也可以考慮為對方做“兼職工作”,比如在丈夫生日當天,妻子主動代替他修剪草坪。適當進行角色互換,就像是進行有趣的遊戲,可以給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更可以減少對對方的依賴性。它可以訓練我們在失去伴侶支援的情況下,仍然正常生活,而不是突然間失去主張,不知所措。
依賴性過強的人,總把失去伴侶當成極其恐怖的事,他們絲毫不肯降低對他人的依賴度,不肯給予對方更多自由。在消極性依賴婚姻中,夫妻角色分工格外嚴格,不論做什麼,總以過分依賴的心態為起點,致使婚姻變成可怕的陷阱。所謂“愛”,只是過分的依賴,而自由和獨立並不存在。有些依賴性過強的人,婚後甚至寧可放棄婚前的本領和技能。比如,有一個女人婚後突然“忘記”瞭如何開車———這是常見的消極性依賴心理併發症。她不是沒有學過開車,而是婚後發生的某次意外事故,使她對開車產生恐懼,再也不敢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