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校��庋�幕橐霾⒉喚∪��渲幸參幢賾姓嬲�陌�R暈��雜苫袢“踩�校�亟�凍齦甙旱拇�郟�諦睦砩夏巖越】搗⒄埂N┯醒Щ岫懶ⅲ�夷芴宀轂舜蘇嬲�男枰��拍芄蛔榻�纜�募彝ィ�夠橐齬叵蹈�映志謾�
。 想看書來
依賴性(3)
消極性依賴心理的特徵之一,是缺乏真正的愛。患者童年時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終日與孤獨和空虛為伴。他們覺得沒有資格得到別人的愛。在他們的心裡,世界無情而混亂,別人總以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他們對自己的價值深深地懷疑,所以長大以後,他們不顧一切地尋求他人的愛,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他們儘可能維繫同別人的情感關係,寧願犧牲對方的獨立和自由,這樣一來,更容易使彼此的關係出現障礙。
真正的愛和自律性相輔相成。父母缺乏自律性,且沒有給予子女足夠的愛,子女也就不可能自尊自愛,更不知如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消極性依賴患者過度依賴的傾向,正是人格失調的一種特殊症狀。他們不肯推遲滿足感,只貪圖暫時性的快樂,始終不能面對現實。他們從不考慮他人需要,即使情感關係行將破裂,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做出自我檢討和改變。他們不肯為個人成長負責,寧願犧牲最親近的人的感受。倘若情感出現問題,他們就會歸咎他人。他們每每活在失望和沮喪中,而且認為是別人沒有盡心盡力。他們容易忘記別人的好處,單單想到其缺點和不足,併為此感到消沉,產生怨恨。我的一位同事說:“一味依賴別人,是最糟糕的活法。”我很贊同他的看法。是啊,與其過分依賴別人,那還不如去依賴毒品呢!畢竟,只要後者貨源充足,起碼會讓你在相當長時間裡,處於如痴如醉的狀態中。把別人當成快樂之源,到頭來一定備受打擊。為數眾多的消極性依賴患者,其實都是癮君子,有的喜歡酗酒,有的迷戀吸毒。他們有某種“容易上癮的人格”———他們只對別人上癮,從別人身上汲取需要的一切,而且永不饜足。要是遭到別人拒絕,或無法獲得好處,他們馬上就會轉向杯中物或者注射器,將它們作為情感和精神的替代品。
過於強烈的依賴性,可能使我們強烈地親近某個人,表面上我們與對方彼此深愛,實際上,依賴與愛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過分強烈的依賴感,多是來源於童年時期———患者父母缺乏愛的能力,且將不幸延續給下一代。只想獲取卻不願付出,心智就會永遠停留在嬰兒期,這隻會對人生構成限制和束縛,只會給人際關係造成破壞,而不會使情感走向完滿,也會使捲入其中的人跟著遭殃。
精神貫注(1)
過分依賴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和心智的成熟無關。過分依賴者只關心個人的滋養,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過得豐富而充實。他們渴望快樂和享受,卻不關心心智的成熟。他們也不能忍受成長的痛苦、孤獨和寂寞。過分依賴的人,也從不關心別人心智的成熟,哪怕是他們依賴的物件。他們關心的,是別人能永遠滿足其需要。我們常把過分依賴當成愛,心智的成熟和進化,則被排除在外。現在,讓我們進一步區分愛與依賴的本質,以便明確一個事實:不關心心智的成熟,愛就不能帶來任何滋養以及任何形式的“精神貫注”,所以,它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
愛的物件不僅是人,也可能是無生命的事物或者活動。譬如說,“他愛金錢”,“他愛權力”,“他愛園藝”,“他愛打高爾夫球”,等等。一個人每週工作七八十個小時,一心獲取金錢或權勢,固然也可能有所成就,但金錢的積累、權勢的鞏固,不意味著真正的自我完善。我們還是可能眾口一詞,去指責某個白手起家的企業主,“他其實是個小人,是個目光短淺的吝嗇鬼。”無論“他”多麼熱愛金錢、崇尚權力,都沒有人認為他擁有愛心,這種人的終極目標只是財富和權力。愛的惟一目標,乃是促進心智的成熟,或者推動人類的進步。
培養某種特殊嗜好,是自我滋養的有效手段。要學會自尊自愛,就需要自我滋養。我們也要為心智以外的“自我”提供養分,比如,我們必須愛惜身體,好好照顧它;我們要擁有充足的食物,給自己提供溫暖的住所;我們也需要休息和運動,張弛有度,而不是永遠處在繁忙狀態。俗話說:“聖人也需要睡眠。”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養自尊自愛的必要手段。當然,嗜好或者興趣本身,若是成為自我完善的全部目標,就會偏離人生本質。某種遊戲或娛樂專案大受歡迎,在於它們能夠取代自我完善的痛苦。以打高爾夫球為例。我們可能會注意到,某些上了年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