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關注的努力。我們要讓頭腦清醒,讓心智健全,這是體現關注的基本要素。”

體現關注,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別人說話,可多數人卻不懂得如何傾聽。一位企業心理諮詢家告訴我:學校教育學生學習各類科目耗費的時間,與學生長大後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可能恰恰成反比。例如,一位出色的企業管理人員,每天大約用一個小時閱讀,兩個小時談話,八個小時傾聽。但在學校裡,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教孩子閱讀,教他們說話的時間卻少得可憐,而在教孩子如何傾聽上,學校幾乎從未做出任何努力。我當然不認為學校應該按照學生成年後使用知識的範圍和頻率來安排課程,但我相信,教孩子學會傾聽是明智之舉。即使取得的成效有限,起碼也應該使孩子明白,傾聽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更應認真對待,不能敷衍了事。傾聽是對他人表達關懷的具體表現。大部分人不懂得傾聽,是沒有意識到傾聽的重要性,或者不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不久前,我有幸聆聽過一個知名人士的演講,題目是討論宗教與心理學之間的關係。我對這一題目頗感興趣,而且早有涉獵和思考。那位演講者開口不久,我就意識到他絕非等閒之輩,他是具有真知灼見的業界專家。他在演講中,提供了大量具體、生動的事例,顯然是想把諸多抽象的概念,清晰地傳達給場下聽眾,我也聽得格外用心。他演講了大約一個半鐘頭,禮堂裡溫度很低,我卻聽得滿頭大汗。由於太過認真和專注,竟然感覺頸部僵硬,頭也隱隱作痛。他演講的內容豐富而深刻,我估計自己能吸收的頂多不到一半,但已是受益匪淺了。演講結束後,聽眾們都去參加茶會,我在茶會會場的文化人士之間走來走去,傾聽他們的感受和意見。我發現多數人都對演講失望,他們慕名而來,卻感覺毫無收穫。他們不理解演講的大部分內容,認為演講者不是他們希望的那種一流的演說家。一位女士甚至說:“他到底講了什麼?他沒說出什麼有價值的內容啊!”旁邊的人也紛紛點頭,對她的話表示同意。

我無法贊同他們的看法,我理解演講的絕大部分內容,主要原因在於:首先,他是傑出的學者,我相信他掌握的知識富有價值,所以從頭到尾都在認真傾聽。其次,我對他的演講題目很感興趣,希望透過傾聽演講提高我的認識。我認真傾聽演講,就是愛的付出,愛的行動。我願意思考演講的一字一句,認可他為演講而做的努力,我也願意為心智的成熟付出努力。至少在我這一方面,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我熱衷於聆聽他的演講,是因為我想有所收穫。與此同時,演講者能從聽眾當中,感覺到特有的關注、理解與愛,這對於他也是一種回報。愛,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那樣,接受者要懂得給予,給予者也要懂得接受,它其實是一種“雙向車道”,一種典型的互惠行為。

。 想看書來

關注的藝術(2)

上面說的傾聽模式,其實是“接受者的傾聽模式”,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給予者的傾聽模式”,最常見的就是傾聽孩子說話。根據孩子年齡不同,選擇的傾聽方式也應有所不同。一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六歲孩子,說起話來可能滔滔不絕、沒完沒了,對於這種情形,父母如何處理呢?一種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讓孩子閉上嘴。在有的家庭裡,父母甚至做出規定,決不允許孩子說個沒完。自然這樣的家庭決不允許“童言無忌”。第二種方式是不管孩子說什麼,大人都不做理睬,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只能自言自語,或只有跟空氣對話了。他們跟大人之間,絲毫沒有互動,沒有交流。第三種方式是假裝傾聽,實際上仍在忙自己的工作,想著自己的心事,偶爾說一聲“嗯、啊”或者“好極了”,以此應付孩子。第四種方式是有選擇地傾聽,孩子說到某些似乎重要的事情時,家長才會豎起耳朵,集中一下注意力,試圖以最少的努力獲取最多的資訊。當然,大多數父母未必受過專門訓練,可能不具有良好的選擇能力,所以,通常會遺漏許多重要資訊。最後一種方式,當然就是認真地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儘可能去理解它們的含義。

在以上五種傾聽方式中,父母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可以說一種比一種多。你或許以為,我推薦的是最後一種方式,因為它能體現父母對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不過,你卻想錯了。首先,六歲大的孩子很愛講話,如果聆聽他們的每一句話,父母就沒有時間做好其他事情。其次,努力傾聽並認真分析孩子的一切話語,這將使父母感覺筋疲力盡。最後一點,六歲大的孩子說的話,大多單調而乏味,整天傾聽,只會讓你感覺無趣而厭煩。最好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