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我問他是否真的需要不停地加班,因為我不可能再安排別的時間為他治療。他最終承認:其實公司並未要求他加班,他只是希望多賺取額外的收入。在他看來,工作遠比治療更加重要。他對我說,如果星期一晚上不加班,就會在星期一下午四點左右,打電話通知我。我坦率地對他說,這種安排不適合我,我不可能把週一晚上的計劃統統放到一邊,專心等待他不確定的就診。他感覺我過於苛刻和冷漠,因為我竟然把我的時間看得比他還重要,所以根本不關心他的病情,簡而言之,他認為我這個人不值得信任。到了這個地步,我們的合作只好中斷,我也成了他舊地圖上新的“界標”。
移情現象不僅存在於心理醫生和病人之間。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上司和下屬之間,朋友、團體以及國家之間,都會存在移情問題。在國際關係中,移情是個有趣的研究課題。國家首腦同樣是人,他們部分人格,都是童年經驗塑造的結果。他們的言行,導演出許多值得思考的政治現象,譬如,希特勒追隨的是什麼樣的心靈地圖,它從何而來?從越戰開始到戰後,美國曆經幾任總統,各自都有怎樣的人生地圖?我想,他們的地圖肯定各不相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人們的地圖是怎樣的?他們普遍的心理和行為,對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有著怎樣的影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長的一代,他們的人生地圖又是什麼模樣呢?如果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家經歷塑造的地圖,導致美國領導者發動了越戰,那麼六七十年代的現實狀況,又將給我們的未來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從政府首腦到普通民眾,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事實,及時修訂人生地圖呢?
逃避現實的痛苦和不幸,是人類的天性,只有透過自律,才能逐漸克服現實的痛苦。我們必須尊重事實,儘管這會帶來痛苦,但遠比我們的個人利益和暫時的舒適更為重要。我們必須淡化暫時的不適之感,應該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並願意承受所有的痛苦。要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盡全力,永遠尊重事實,乃至獻身真理。
迎接挑戰(1)
獻身真理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要自我反省。我們透過自身與外界的接觸來認識世界。我們不僅要觀察世界本身,也要對觀察世界的主體(我們自身)進行反省。心理學家大都清楚:要了解病人的移情現象和心理衝突,治療者首先要認清自身的移情和衝突,所以,心理學家也要學習和自律,甚至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療。遺憾的是,並非所有心理學家都能做到,他們也許能客觀地觀察外在世界,卻不能以縝密的眼光觀察自我。就世俗的標準看來,他們可能忠於職業,卻未必充滿智慧。智慧,意味著將思考與行動緊密結合。在過去的美國,“思考”(自我反省)沒有受到高度重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把阿德萊·斯蒂文森(1835-1914,美國副總統)諷刺為“書呆子”,還認為他不會成為出色的管理者,因為他這個人想法過多,經常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中。事實上,斯蒂文森的政績令人矚目,完全推翻了人們的猜想。我也親耳聽到過,有的父母嚴肅地提醒青春期的子女:“你思考得太多,只會把自己累壞。”這實在是荒謬,人之為人,就在於我們具有特殊的“大腦額葉”(解剖學詞彙),使我們有著異於其他動物的反省能力。隨著科學和文明的進步,我們昔日的態度似乎可以改變,我們意識到,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對於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反省內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於觀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選擇後者。實際上,願意獻身真理對於我們的非凡價值,將使痛苦顯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的快樂,甚至遠遠大於痛苦。
獻身真理,意味著敢於接受其他製圖者———外界的質疑和挑戰,由此確定地圖是否與事實符合。不然,我們就將生活在封閉的系統裡———就像是單間牢房,我們“反覆呼吸自己釋放的惡臭空氣”———如同塞爾維亞·普拉斯(美國女詩人)的比喻,沉湎在個人幻想裡。修訂地圖帶來的痛苦,使我們更容易選擇逃避,不容許別人質疑我們的地圖的有效性。我們可能對孩子說:“不許頂嘴,我們是你們的父母,在家裡我們說了算。”我們對配偶說:“我們就這樣維持現狀吧。你說我的不是,我就會鬧得天翻地覆,讓你後悔莫及。”我們上了年紀,就會對家人和外人說:“我又老又弱,你為什麼還要和我過不去?我這麼大年歲,可你居然對我指手畫腳!我的晚年活得不開心,那都是你的責任。”我們是老闆和上司,就會對僱員說:“據說你有膽量懷疑我,還要向我挑戰。你最好想清楚,最好別讓我知道,不然就趕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