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我們早在小時候(通常從五歲開始),就可以學會自律的原則,避免只圖眼前安逸帶來的不利。例如在幼兒園裡,有的遊戲需要孩子們輪流參與,如果一個五歲的男孩多些耐心,暫且讓同伴先玩遊戲,而自己等到最後,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樂趣,他可以在無人催促的情況下,玩到盡興方休。對於六歲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時不把奶油一口氣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後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小學的孩子正確對待家庭作業,是實踐“推遲滿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滿12歲時,無須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課,再去看電視。到了十五六歲以後,他們的實踐更可以得心應手。到了青春期,他們處理類似問題,應該形成一種習慣或常態。

根據教育工作者的經驗,不少青春期的少年,卻缺少這種健康的常態。許多孩子懂得推遲滿足感的好處,但還有的孩子顯然缺乏能力和經驗。有的孩子長到十五六歲,仍舊缺乏“先吃苦,後享受”的意識,而是恰好將次序顛倒過來,他們很容易成為“問題學生”。他們的智商與別人相比毫不遜色,但不肯用功學習,導致成績遠遠落在別人後面。他們說話和做事,全憑一時衝動。只要心血來潮,他們動輒曠課或逃學。他們不願思考,缺乏耐心,這很容易危及他們的社會生活:喜歡打架,與毒品為伴,故意與警方為難併發生衝突,此類情形司空見慣。“先享受,後付費”,成為他們的座右銘。他們最需要心理治療,卻往往為時已晚。意氣用事的青少年,通常不喜歡被人干涉,即便心理治療師能以客觀、公正、親切的姿態,慢慢化解他們的敵意,他們也難以積極配合整個治療過程。他們的主觀衝動過於強烈,經常逃避定期的治療。心理醫生的一切努力,常常以失敗告終,最終這些孩子離開學校,浪跡社會。他們的成年生活也極為糟糕———婚姻不幸,精神恍惚、神不守舍,容易遭受意外事故,而精神病院或者監獄可能成為他們最終的歸宿。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為什麼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自制力,能避免貪圖一時安逸的惡果,卻有相當數量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最終成為失敗者?其中的原因,目前醫學界尚無定論,僅有的答案也缺乏足夠的依據,基因的作用並不明顯,其他因素也有待科學論證,但大部分跡象表明,在這方面,家庭教育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 想看書來

父母的過錯(1)

缺少自律的孩子,未必是因為父母管教不嚴。不少孩子甚至經常遭受嚴厲的體罰,即便小有過錯,父母也會劈頭蓋臉地打過去:掌摑、腳踢、鞭打、拳擊,可謂花樣翻新。這種教育不僅收效甚微,甚至反而使局面惡化。

父母本身難以自律,就不可能成為孩子的榜樣。父母常常告誡孩子:“照我的話去做,不過別去學我。”他們酗酒無度,或在孩子面前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他們缺乏起碼的自制力,缺少長輩的尊嚴和理性;他們形容邋遢、一塌糊塗,甚至偷懶耍滑、背信棄義。他們的生活毫無章法,卻強迫孩子有條不紊地生活。可想而知,假如父親動輒毆打孩子的母親,那麼母親因兒子欺負妹妹而對其施以體罰,又有多少意義呢?如何又能指望兒子聽她的話,控制好情緒呢?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像上帝那樣位高權重。孩子缺乏其他模仿的物件,自然把父母處理問題的辦法全盤接受下來,並視為金科玉律。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準則。父母的生活混亂不堪、任意妄為,孩子們同樣照單全收,並視為不二法門。

父母的愛心至關重要,即便家庭生活混亂,倘若有愛存在,照樣可以培養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父母身為醫生、律師、企業經理、慈善家,即便在職業上得心應手,生活方式也相當嚴謹,倘若缺少愛和溫情,他們培養的子女,就和成長在貧寒、混亂家庭的孩子一樣,照樣不懂得自律,照樣隨心所欲、無法無天。

愛,關乎心靈的健康成長。在本書後面部分,我將就此深入探討。愛,是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有必要了解愛的實質,以及愛同自律的關係。

我們愛某樣東西,就會樂於為它付出時間。譬如,某個青年終於擁有心儀已久的汽車,你就會發現,他把多少時間用在汽車上面:擦車、洗車、修車、給汽車美容、不停地欣賞它、整理汽車內室……你也可以觀察,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如何照料他的花園:澆水、施肥、修剪、除蟲、嫁接、移植……對子女的愛也同樣如此,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照顧他們、陪伴他們。

讓孩子學會自律,也需要時間。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