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這個詞語,在這個時代,可是一個比較新穎的詞彙。好在這個詞的詞面意思比較好理解,張角兩人雖然感覺新奇,卻也沒有理解障礙。
“商君變法,引發了百姓以及新貴族,與老士族之間的矛盾。王莽新政,更是引發了無家可歸的流民,與所有豪強富戶的矛盾。”
“商君變法的成功,固然有秦孝公的支援,但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卻是新崛起的貴族與秦國百姓。”
“反觀王莽,他的想法雖好。但是他下達的政策,卻要剝奪整個國家所有的私有土地。如此一來,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更是包括世族、豪強、以及富戶。”
“王莽的敵人如此強大,焉有不敗之理?”
“反觀現在的黃巾軍,我們的敵人,甚至要遠遠超過當初的王莽。”
“我們每攻破一處,都會劫掠當地豪強大戶,這就為我們樹立了第一個敵人。世家大族,他們是現階段國家的統治者,高高在上。黃巾起義,亦是觸犯了他們的利益。”
“除此之外,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漢室。大漢雖然腐朽沒落,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它強大的力量,遠非現階段的我們所能抵擋。”
“我們現在的敵人,有漢室、世族、豪強、富戶。樹敵如此之多,黃巾焉能不敗?”
90。第90章 中意
陳旭的分析,使得張角、張梁肅然清醒。他們突然感覺,自己身後的衣服,已經完全被汗溼了。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陳旭以一個後世之人的眼光,將事情分析的如此透徹。若是張角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也不配成為百萬黃巾的統帥了。
張角思前想後,微微嘆息,問道:“依文昭之言,黃巾軍的生路,在何方?”
黃巾軍的未來,陳旭也一直在思考。
藏兵於民,發展信徒;不計一城一池之得失,儲存己方實力;以農村貧窮之地,包圍城市;坐等天下大變,渾水摸魚。
這是後世偉大的中國領袖,在借鑑了國外的革命歷史以後,結合本國國情,制定出來的戰略。
那時紅軍的困境,其實要遠遠超過現在的黃巾軍。他們不僅要面對國內虎視眈眈的當權者,更是要防備國外帝國主義的干涉。
然而,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這個戰略的部署,是成功的,更是空前絕後的。
陳旭比其他那些偉大的戰略家,無疑要遜色很多,甚至沒有絲毫可比性。
然而,他來到漢末,比其他人多了將近兩千年的見識。得益於後世的教育,他腦海中所學很雜。若是能夠好好梳理一番,他的見識,不見得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差。
陳旭的這番說辭,張梁以前已經講給張角聽過。所以,聽到陳旭著驚世駭俗的言論,他還能保持鎮定。
沉吟半晌,張角突然出言:“文昭來投我黃巾軍,可還習慣?”
陳旭費盡心機講出這麼一大堆話,其實還是希望張角採納自己的建議。卻不想,最後他一言不發,反而轉移話題。
陳旭將自己代入黃巾軍的身份以後,真的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員,自然不想黃巾軍兵敗。
暗歎了一聲,他終究沒有說什麼。無論如何,張角是黃巾軍的最高統帥,他不採納自己的建議,自己又能如何?
說到底,他終究只是一個投奔黃巾軍的新人,沒有很高的威望與影響力。
陳旭定了定神,對張角說道:“自旭投奔黃巾軍一來,蒙人公將軍厚愛,授予我渠帥之位,旭不勝感激。軍營之中,也頗得士卒愛戴,每日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旭喜不自勝。”
張角定定看了看陳旭的臉色,見他絲毫沒有不滿神色,心中對他更是高看一等。
“此子雖然年輕,卻頗有見識,領兵打仗也非常不錯。更為難得的是,他沒有大多數年輕人的輕狂,多了一絲穩重。提出的建議沒被採納,亦是不驕不躁,如此甚好。”
張角在心中,暗暗給了陳旭這樣一個評價。
忽然,張角又問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我記得文昭今年剛剛及冠,可有此時?”
陳旭雖然不知道張角為何詢問自己年齡,亦是不敢怠慢,恭敬的說到:“今歲六月,剛滿二十。”
這時,張角忽然促狹地問道:“似文昭這等青年才俊,一定有很多女子鍾情與你吧?”
說到這裡,張角搖頭晃腦,自言自語說道:“可惜我年輕的時候,就沒有那個女子看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