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卻是認為,諸葛亮沒有這等威望。
無論這些人如何討論,訊息終究還是沒有被擴散出去。
這種爭論,也僅僅被限制在東吳上層之中。
經過再三考慮之後,周瑜、魯肅聯合向孫權進言:“若是孔明有能力說服其餘諸侯,此計未嘗不可行。”
“只不過其中詳細事宜,還要等到塵埃落定以後,繼續商談才行。”
孫權深以為然,當即召來諸葛亮,說道:“若是先生能夠說服齊王與燕王,孤亦非不顧大局之人。”
“只是先生又怎能保證,在統帥諸侯聯軍之時,能夠做到不偏不倚,不故意讓東吳士卒送死?”
諸葛亮當即正色道:“縱然亮有幸成為諸侯聯軍統帥,也不可能一人獨攬大權,還需諸侯派人相助才行。”
“更何況,陳文昭不死,亮又豈敢自毀跟腳?此事吳王還請放心。”
孫權聞言微微頷首,道:“既然如此,孤便靜候佳音了。”
耗費半年時間,在東吳展露才華,並且得到了孫權的肯定答覆,諸葛亮第一站之行,可謂是完美收場。
時間緊迫,諸葛亮很快就辭別了孫權,繼續往徐州趕去。
孫權親率江東文武,出城二十里相送諸葛亮,給足了諸葛亮面子。
孫權此舉,也未嘗不是在給諸葛亮造勢,好讓他在出使徐州的時候,能夠得到曹操的重視。
回到府中以後,周泰對孫權說道:“孔明雖然頗有才華,可妄圖以讓明公都聽從他的調遣,也未免太過狂妄了。”
“若果真如此,明公顏面何存!”
孫權卻是嘆息道:“關中勢大,除非諸侯真正聯合,如何能夠抵擋?”
以前諸侯屢次伐陳,結果每次都是鎩羽而歸,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諸侯並未真正齊心協力。
魯肅聽見周泰的話,卻是搖頭道:“幼平此言差矣,若諸侯都能自降身份,派遣大軍聽從一人調遣,合力消滅關中。”
“不僅不會有損諸侯威名,此舉還能名垂千古,成為一樁美談。”
“我所慮者,乃其餘諸侯,不見得有明公此等心胸,恐怕不會同意諸葛孔明的建議啊。”
魯肅言下之意,也就是說孫權胸懷寬廣,以大局為重。
被魯肅這麼一說,孫權當即面帶笑意。
卻說諸葛亮離開揚州地界,星夜兼程往徐州趕去,尚且沒有抵達徐州首府郯縣,就碰到了曹操麾下騎兵。
“籲!”
一騎快馬奔到諸葛亮前面,騎士勒住韁繩,朗聲問道:“敢問先生,可是楚王麾下左軍師?”
關羽答道:“正是我家軍師!”
騎士急忙滾鞍下馬,拜道:“我家大王等候諸葛先生久矣,特派在下為諸葛先生引路。”
諸葛亮雖然在江東闖下了赫赫威名,卻沒想到名聲已經傳到了徐州,自己一位使者,居然得到了曹操的如此重視。
這感覺,非常好。
此時諸葛亮對於徐州之行,也變得更有信心了。
諸葛亮等人剛剛行走十里路程,忽然看見前面灰塵大作,卻是曹仁率領數百精騎前來迎接。
“敢問來者可是諸葛先生?”
這一次,諸葛亮親自答道:“區區不才,正是在下!”
曹仁亦是滾鞍下馬,拜道:“我家主公等候先生多時,特讓我前來迎接。”
曹仁的舉動,卻是讓諸葛亮有些摸不著頭腦。
前面有人前來相迎,倒也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曹操接二連三派人前來迎接,其中所表露出來的意思,卻也要好好估量一番了。
諸葛亮並不認為,自己有這麼大名聲,值得曹操如此行事。
距離郯縣十里地的位置,曹操正帶領徐州文武,統帥大軍嚴陣以待。
遠遠看去,只見旌旗飄揚,士卒威武,甲冑精良。
夏侯淵看了一眼身旁的曹操,有些不解的問道:“主公,諸葛亮不過是荊州一位軍師罷了,何故要擺出如此大陣仗,前來迎接此人?”
不僅是夏侯淵,其餘曹氏文武亦是疑惑不解。
只有郭嘉等人,眼中卻是露出了睿智的光芒,笑而不語。
曹操眺望遠方,說道:“諸葛孔明出使東吳,在那裡僅僅待了半年時間,幾乎得到所有江東文武的認可。”
“試問一下,爾等誰人有此本領?”
諸將聞言,默然不語。
說到這裡,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