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反攻,聯軍也會瞬間崩潰。
反觀陳旭,雖然戰爭一直處於劣勢,而且一退再退,可是這兩年多時間裡,幷州、涼州、益州的生產力,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也就是說,陳旭以前期的劣勢,換來了後期戰爭的優勢,以及龐大的戰爭潛力。
關中軍的一次次潰敗以及撤退,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般,逐漸將聯軍拖入了泥潭之中。
那個時候,如果關中軍敗得太過迅速,就不能將聯軍拖垮,而且也容易引起聯軍的疑心。
若是抵抗太過堅決,使得聯軍不得寸進,聯軍很有可能會瞬間崩潰,天下局勢將會再回到以前,諸侯割據的局面。
那個時候,縱然關中危局解除,陳旭想要消滅其餘諸侯,也非常困難。
故此,陳旭索性做好了一路潰敗的準備,而後又拼盡全力與聯軍交戰,再一步步引誘他們拉長戰線。
事實上,無論是虎牢關失守,還是關中水軍潰敗,亦或是箕關被破,其實都在陳旭預料之外。
只不過,由於這幾場大敗,反而促進了關中大戰略的推進,陳旭以及關中幾位重要謀士,才一直不急不緩。
聯軍也正是在這種艱苦的勝利中,才會一步步往前推進,以至於忘記了後勤壓力。
只不過,當陳旭退到長安以後,已經退無可退,註定要與長安共存亡。
再加上聯軍局勢並不算好,到了這個時候,關中軍以前隱藏的力量,已經到了浮出水面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眾人都將目光聚集在了劉備身上,不知道他下一刻會如何抉擇。
憑藉荊州現在留守的兵力,很難擋住十五萬益州軍,若是劉備想要保住荊州不失,只能脫離聯盟領兵回援。
不過如此一來,這次耗費甚巨討伐陳旭的戰役,就會因此而失敗。
劉備臉上變幻不定,而後深吸了一口氣,將目光放在了諸葛亮身上,眼中露出了探尋之色。
一方面是自己的根基,另一方面卻是討賊大業,劉備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而後對著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