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趨步上前,急忙接過龐德手中書信,開啟看完內容以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趙雲看到陳旭表情,不由眼睛一亮,問道:“可是幽州捷報。”
陳旭大笑道:“鄧艾由塞外繞道幽州腹地,攻克幽州首府薊縣,殺死廣陽太守,逼死逢紀。”
“隨後,鄧艾又馬不停蹄領兵攻入涿郡,涿郡太守投降,冀州來援的袁軍被鄧艾擋住,不得北上。”
“文遠先在雁門郡故作虛張聲勢,而後一舉攻下代郡,隨後又先後攻克山谷郡、漁陽郡。”
“自此以後,幽州西部五郡盡皆易主,幷州大軍更是對冀州虎視眈眈,袁譚又豈敢不撤兵?”
陳旭聲音放得很大,故意讓城牆上面疲憊計程車卒聽到。
城牆上計程車卒,雖然並不瞭解詳情戰況,卻也感覺轉機來了,都是眼睛一亮,士氣為之一振。
和普通士卒反應不一樣,趙雲卻是面露喜色,不過其餘將領都是一臉狐疑。
龐德有些詫異的問道:“文遠將軍不是被太史慈一箭射死麼,為何會忽然出現在幽州?”
陳旭笑著說道:“若不讓文遠詐死,他消失這麼長時間,秘密潛回幷州定會惹人懷疑。”
龐德以及其餘諸將聞言,心中情緒複雜莫名。
一方面,諸將也為自家主公的謀劃感到佩服,知道戰局已經要發生逆轉了。
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對於陳旭將這麼大的事情,隱瞞了這麼長時間,也多少感到心中有些不舒服。
陳旭好似洞察了眾人心中所想,當即正色道:“並非我有意隱瞞諸位,奈何此事事關重大,若是稍有洩露,後果不堪設想。”
“故此,還望諸位將軍心中莫疑。”
諸將聞言,急忙說道:“不敢,不敢。”
聯軍營寨,諸葛亮、曹操、劉備、孫權驟然得知袁譚撤兵,而且準備返回冀州的訊息以後,都是大驚失色。
幾人聯袂前去面見袁譚,詢問為何如此。
袁譚看著幾人過來,臉色變得鐵青,說道:“鄧艾奇襲幽州腹地,張遼率軍攻下幽州,如今幽州已經失去,冀州危在旦夕。”
“還望諸位恕我不能在此奉陪了!”
言畢,袁譚也不管震驚的眾人,大步走出營帳,督促士卒們收拾行裝,拔寨而走。
諸葛亮聞言,臉色變得無比蒼白。
他也沒有詢問張遼為何死而復生,因為以他的智慧,很快就想通了其中關鍵,根本沒必要浪費口舌。
諸葛亮只知道,一旦袁譚領兵撤退,聯軍很有可能就會分崩離析,眾人以前的努力都會化為烏有。
諸葛亮也沒有強留袁譚,因為幽州失守乃是一件大事,諸葛亮以及聯軍謀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袁譚沒有當場翻臉,已經非常剋制了,如果諸葛亮再以大義勸說袁譚留下,雙方很有可能會反目成仇,得不償失。
冀州軍情已經十萬火急,袁譚根本沒有絲毫耽誤,就率領大軍撤出了關中。
袁譚撤兵以後,其餘幾路諸侯麾下計程車卒,也都有些人心浮動。
袁譚麾下士卒出自北方,雖然缺乏訓練,卻也驍勇善戰,也是這次攻打關中軍的主力兵種。
袁譚這一走,聯軍就少了十五萬大軍,再加上黃忠帶回荊州的三萬兵馬,以及周瑜帶走的三萬兵馬。
時至今日,除去那些駐紮在聯軍打下來郡縣計程車卒,聯軍兵馬也只剩下二十五萬左右。
長安城內也有二十萬關中軍,聯軍在兵力上,已經沒有辦法佔據絕對優勢了。
諸葛亮急忙召集聯軍文武,商議後續戰事。
聯軍久戰疲憊,哪怕是很多將軍都有了思鄉之情,袁譚的離開就好像一個導火索一般,更是讓聯軍將領以及士卒軍心浮動。
諸葛亮四處奔走,曹操、劉備勉力維持,才使得聯軍沒有徹底崩潰,只不過孫權態度卻變得有些曖昧起來。
聲勢浩大的聯軍,崩潰只在旦夕之間。
曹軍營寨之內,郭嘉待在曹操床榻旁邊,臉上露出了憂色。
“主公,你身體可有大礙?”
曹操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差,本來心中還憋著一股氣,想要攻下關中生擒陳旭。
只不過,當袁譚領兵撤退以後,曹操就知道大勢已去,居然心力交瘁,一病不起。
如今的曹操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再加上患有頭痛病,曹洪、夏侯惇等人的先後戰死,也讓他頗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