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高順已經接過了戰報,張遼也來不及他想,湊到高順面前,將戰報讀完。
“某將以計誘使張揚、於夫羅,帶著三千匈奴騎兵,進入小燕谷,逼降其眾。”
“而後假裝趁勢攻打匈奴營寨,於夫羅、張揚帶領兩千匈奴騎兵詐降壺關,裡應外合攻破壺關。”
“上黨郡郡丞以及郡中官吏,素聞主公名聲。聞上黨太守兵敗壺關,遂改換旗幟,舉城投降。”
“上黨太守,亦被於夫羅所殺。”
戰報雖然非常簡略,但是張遼的心中卻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曾經聽高順提起過趙雲,說他年少英雄,武藝、膽識過人,深得陳旭信任。
說實話,聽到高順如此誇讚趙雲,張遼心中還有一些不服氣。
但是這次趙雲的戰績,卻讓張遼不得不佩服。
“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我以前自以為自己為英雄,但是與主公還有趙子龍相比,仍是相差甚遠。”
看完戰報,張遼在心中暗暗感嘆著。
半月之內,陳旭攻取了幷州東邊土地最肥沃的三個郡城。使得天下諸侯側目,眾人心中忌憚不已。
三郡既然已經平定,陳旭自然開始準備謀奪其餘郡城。
上黨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整個幷州的南方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陳旭召回雁門郡的王延,封他為上黨太守。延帶領劉闢、龔都,以及一萬精兵進駐上黨。
並且陳旭讓王延,整合郡中原有兵馬,為他鎮守上黨郡。
雁門郡與幽州、冀州相鄰,並且北連塞外,整個郡城都被長城包圍,端的是幷州北方門戶。它的重要性,完全不下於上黨郡。
按理來講,張遼是雁門郡人氏,對於當地十分了解,是出任上黨太守的最佳人選。
但是張遼畢竟初降,若是委此重任,難保其餘將領心中沒有想法。
除了張遼之外,高順也是出任雁門太守的好人選。但是他麾下的陷陣營,乃是陳旭手中的王牌,不能輕易離開。
思前想後,陳旭終究是封陳虎為雁門太守,讓張遼、楊鳳、白饒輔助。
與王延一樣,帶一萬精兵北上,並且整頓原有的郡國兵馬。
隨後,陳旭任命程昱為太原刺史,陳靜為郡丞,陳青為長史,讓他們領著三萬精兵,坐鎮晉陽。
並且讓他們,開始著手太行山百姓,往山下移民之事。
陳旭自己,卻是帶著田豐、趙雲、典韋、高順、湯陳、趙煌、江武。率領三萬精銳步卒,一萬精銳騎兵,以及七千匈奴騎兵,出兵西河郡。
張揚和於夫羅投奔陳旭之後,陳旭才發現張揚其人,與自己印象中的醬油男不同。
此人勇武過人,不在陳虎之下。並且他為人溫厚隨和,重情重義,還沒有什麼野心。
此人也許不算是一個好主公,不能成為一方霸主。但是收服了他,此人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有能力的下屬。
其實,陳旭並不瞭解關於張揚的詳細事蹟,不然他也會對張揚刮目相待了。
歷史上,丁原帳下有四員大將,其中張揚、張遼最得丁原器重。張揚與張遼兩人的職位,還在呂布之上。
至於第四員武將,卻是不被重用的高順。
高順當初投奔呂布以後,在其帳下任命,卻沒有得到丁原的賞識。
這四個人,呂布勇冠三軍,天下莫及;張遼威震逍遙津,實乃世之名將;高順麾下七百陷陣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由此可以推測,深受丁原器重的張揚,必定也不會差到哪裡。
丁原本來就是武夫出身,再加上,他時常與北方胡人打交道。所以,丁原對於麾下之人的武藝,亦是非常看重。
而張揚,他就是以勇武聞名幷州,這才被丁原招收為武猛從事。
後來丁原響應蹇碩呼籲,派張楊為蹇碩部下,被蹇碩封為假司馬。何進當權,派張楊募兵千餘人,在上黨討伐山賊。
張揚能夠先後得到丁原、蹇碩、何進的賞識,他的才能可見一斑。
之後蹇碩身死、何進、丁原被殺,張揚手下有數千兵馬,沒想著割據一方,反而去投奔袁紹,可見他並無野心。
由於張揚的官職遠遠高於袁紹,所以袁紹心生嫉恨,這才收了張揚的部下,並且把他派給
於夫羅當作人質。
後來,袁紹沒有向於夫羅兌換諾言。於夫羅怒而劫持張揚,想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