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俘虜雖然已經下定決心,跟隨陳旭進入關中,但是對於自己的家眷,多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如今能夠帶領家眷一同進入關中,還能分到糧食、土地,他們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許許多多有家眷的袁軍俘虜,都在陳旭這裡領了一些糧食,而後就回鄉接自己的家眷。
當這些士卒回到家裡,鄉中百姓聽聞他們的事蹟以後,頓時對於關中充滿了嚮往。
有不少人都詢問那些士卒,他們能不能一起進入關中,會不會得到一樣的待遇。
這些士卒臨走之前,都已經被陳旭派人反覆交代過,讓他們儘量多帶百姓入關。
此時聽到鄉親們的詢問,回鄉計程車卒當即拍著胸脯保證,他們前往關中,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一時間,整個豫州境內,甚至於揚州、兗州境內,都有大量百姓往關中遷徙而去。
陳旭也下定決心休戰收兵,再次以劉備為豫州牧,並且將留下了幾千兵馬在潁川郡,交由劉備統率。
而後,陳旭就領著大軍,浩浩蕩蕩撤回了關中。
兩大諸侯之間的的交戰,聚集了整個天下的目光。
當袁術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也兵敗身死的訊息傳出去以後,整個天下都震動了。
曹操、袁紹、孫策也都蠢蠢欲動,悍然出兵奪取袁術故地。
其中,曹操取了兗州東部的泰山郡,以及豫州東北部的魯國、沛國。
孫策出兵,攻佔了揚州的九江郡與廬江郡,佔領了整個揚州。若非劉表趁機攻打江東,迫使孫策退兵回援,恐怕他還會攻取豫州其餘的郡縣。
這次袁術兵敗,勢力擴張最多的當屬袁紹無疑。他仗著境內生產戰馬,有著速度優勢,一直從冀州南下攻佔了兗州、豫州絕大多數的地盤。
兗州除了被曹操攻佔的泰山郡以外,其餘郡縣都被袁紹佔領。
豫州除了被曹操奪取的沛國、魯國,以及被劉備這個豫州牧佔領的潁川郡以外,其餘郡縣也都被袁紹納入囊中。
可以說,這次袁術敗亡最大的贏家,正是袁本初。
袁紹能夠迅速擴張如此多的地盤,未嘗沒有他姓袁的因素。
縱然袁術已經兵敗身亡,但是曹操、孫策奪取袁術故地的之時,也並非勢如劈竹。
只有袁紹,因為是袁術的兄長,這才得到了袁術舊部的擁戴。袁紹大軍所到之處,各個郡縣紛紛開城納降。
在這些袁術舊部看來,縱然袁氏兄弟兩人只見有些矛盾,終究還是一家人。袁術死去以後,他們接納袁紹,也是繼續效忠袁氏,倒也算不得背叛。
正是因為這樣,袁紹才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已經攻佔了兗州、豫州大多數的地盤。
如今天下諸侯,陳旭坐擁司隸、關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上他以數萬兵馬,大破三十萬袁軍,聲威如日中天。
其次就是袁紹,他接收了袁術大半地盤。如今坐擁富庶的冀州,以及遼河以東的幽州全境,還有兗州、豫州大部分的土地。
若是單論治下土地之廣袤,無人能出其左右。更兼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一時間,袁紹聲威大震。大有取代陳旭,成為天下第一諸侯的架勢。
除此之外,曹操坐擁青、徐兩州,皆是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大州。兗州東部的泰山郡,以及豫州郡城沛國、魯國,亦是成為了曹操的地盤。
曹操本人更是招賢納士,手下武將如雲、謀士如雨,實力哪怕比起袁紹,亦是不逞多讓。
袁術稱帝時期,還有一個耀眼的年輕諸侯趁勢而起,此人正是江東小霸王孫策。
他先是在袁術稱帝,自顧不暇之時,果斷脫離袁術自立。如此一來,不僅迅速掌控了錢糧廣盛的江東,還不會因為背叛袁術之事,而遭人唾棄。
畢竟,袁術稱帝乃是大逆不道之舉,此時脫離袁術,還能夠博個忠於漢室的好名聲。
孫策若僅僅只是這樣,也不會令天下士人側目了。正是這一次,孫策與劉表爭奪爭奪廬江郡的時候,他才名揚天下。
卻說孫策得知袁術兵敗身亡以後,就找到周瑜商議,奪取揚州其餘郡縣之事。
周瑜亦是智謀、大局無雙之人,又如何肯捨棄這個,擴張勢力的大好時機?
兩人一拍即合,就定下了兵分兩路,分別奪取九江郡、廬江郡的策略。
周瑜領大軍奪取九江郡,孫策卻只召集了僅有的五百騎兵,前去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