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何出此言?阿武那小子識人不淑,被別人借刀殺人猶不知曉。假如我早直到其中的曲折,也斷然不會前去蒲坂打擾大將軍。”
“無論如何,大將軍能夠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隨關某前來解縣重新審理這個案子,關某已經感激不盡了。”
文昭搖了搖頭,正色說道:“雲長,假如沒有出現關雄這件事情,關武的確為了父親報仇殺人,我仍就不會為他脫罪。”
關羽聞言一愣,不由自主的開口問道:“為何?”
嘆息了一聲,文昭說道:“雲長可知商鞅變法?”
關羽答道:“雖有所耳聞,卻並不知曉其中詳細。”
文昭目光灼灼的盯著關羽,說道:“商鞅變法以後,秦國詳細立法,貫徹執法。透過不懈的努力,才使得貧窮、落後、野蠻的秦國強盛起來,最終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雲長可知,當秦國的律法完善以後,秦國在執行法律的過程中,有多少人因為械鬥被處死麼?”
關羽答道:“不知。”
文昭微微一笑,說道:“其實我也並不知曉具體數字,只知道曾經有一次,百姓們因為械鬥的緣故,一次性有數百人被斬首。”
“數百人,怎麼可能?”
不僅是關羽,就連徐晃、典韋、魏徵也都驚呼了起來。法不責眾,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
若是牽涉到違法的百姓太多,仍舊依照律法處置這些人,就很容易引起民變。他們不敢想象,一次性斬殺幾百人,到底是什麼概念。
當然,若是行軍打仗斬殺敵人,甚至是屠殺俘虜以及對方治下的百姓。莫說幾百,就是幾千、幾萬眾人也不會失色。
可只是因為械鬥,就斬首境內數百人,這卻是令人不可想象。
驚呼之後,關羽當即面帶憤色的說道:“都說秦國暴政,秦法苛刻,今日聽得大將軍之言,才知此言不虛。”
文昭卻是搖了搖頭,說道:“雲長只知秦國一次性斬首數百人,卻不知他們此舉救下了多少秦國的百姓”
“商鞅變法以前,秦國境內百姓全都喜歡好勇鬥狠,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相互鬥毆。有時候,百姓們為了爭奪水源,甚至會爆發大規模的械鬥。”
“這種械鬥,每年造成秦國百姓的傷亡,幾乎成千上萬。百姓們更是因為村中死了人,與其他村落之間的仇怨越結越深。”
“甚至秦國不少村落中的女子,寧願找來往的客人借種,也不會嫁給其他村中的男子。如此秦國,僅僅是內鬥的消耗,都已經將這個國家拖累得不堪重負。”
“秦國雖然在執行律法的過程中,曾經一次性斬殺過數百名百姓,然而與每年因為械鬥死亡的人數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
“正是因為秦國貫徹執法,才使得秦國境內的百姓,對於律法產生敬畏之心,再也不敢觸犯法律。”
說到這裡,文昭目光炯炯的看著關羽,道:“縱然關武真的為父報仇殺人,吾亦絕不會法外開恩。”
“畢竟,先不說鄭屠罵人罪不至死,縱然真的有大罪,也應該透過法律對他進行制裁。”
“若人人為報私怨動手殺人,將會置律法於何地,百姓們的生活又會多麼混亂?”
文昭的觀點,關羽有些地方不太贊成,倒也沒有出言反駁。反倒是魏徵,變得有些目光奕奕。
522。第522章 遼東戰局
由於未能替關武減罪,關羽心中多少有些遺憾,他拒絕了文昭的邀請,獨自一人返回了家中。至於關平,卻被文昭留在了縣衙之內。
魏徵滿臉羞愧的對文昭說道:“主公,吾雖為解縣縣令,卻不能為民辦事,將案件的前因後果調查清楚,還請主公責罰。”
文昭卻是擺了擺手,說道:“你審理此案也的確太草率了,應該多挖掘一些內情才對。”
“然而,面對徐將軍的試探你能堅守本心。哪怕面我步步緊逼,你亦未曾想過向強權低頭,違背自己的應當堅守的律法。僅此一條,足以使得功過相抵。”
原來,徐晃一開始對魏徵步步緊逼,倒也並不是真想要替關武說情。是因為文昭暗中吩咐過他,讓徐晃幫忙試探一下解縣縣令。
文昭也想透過這次暗中出巡,看看境內官吏的作風究竟如何。不得不說,魏徵的表現讓他極其滿意。
聽見自己主公的話,魏徵更是羞愧不已,說道:“某所做之事,全都是為官之本分,又何談有功?”
文昭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