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2 / 4)

小說:三國軍神 作者:翱翔1981

天子震怒,罷了盧植的職位。

而後朝廷調盧植回京,並且派遣司空張溫,前去主持平叛事宜。

張溫認為羌人騎兵眾多,西羌戰場上的官兵兵力又不佔據優勢。所以他就向漢靈帝建議,調遣幽州精銳的烏桓騎兵,前去涼州助戰。

烏桓又被稱為烏丸,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支,和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

西漢時期,強大的匈奴攻破東胡以後,烏桓人就被迫遷至烏桓山(又曰烏丸山),遂以山名為族號。

東漢末年,烏桓人大多都居住在遼東地界。

其中更是以遼西、遼東屬國、右北平等三郡的烏丸族最為強大,他們甚至曾經甚至一度各自稱王。

烏桓人居住在大漢的境內,名義上是大漢的子民。

他們居住在大漢的東北方向,為大漢擋住了東鮮卑、高句麗、以及扶余人的騷擾。

可以說,烏桓的人口雖然不算很多,但是他們的騎兵卻是非常精銳。所以張溫才想調遣幽州烏桓三千突騎,前去征討涼州叛逆。

但是大漢國庫一直空虛無比,再加上漢人素來瞧不起那些外族兵卒,所以從來不給他們發俸祿。

所以,烏桓人對於前去涼州拼命之事,就顯得非常牴觸。

三千烏桓騎兵在他們剛行到薊中的時候,帶領他們的漢室將官,更是侮辱了一些烏桓計程車卒。

烏桓騎兵因為被人侮辱,再加上軍中餉款一直虧欠,居然殺死漢室將官,開始舉兵叛亂。

三千烏桓騎兵為了發洩,就開始在幽州燒殺搶掠。

幽州的騷亂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但是這個時候的大漢,正深陷西涼叛亂的泥沼之中,又如何會管這些叛亂的烏桓騎兵?

雖然去年年底的時候,大漢已經招安了西羌叛亂的眾人。但是現在大漢國庫空虛,士卒疲憊,所以仍舊沒有理會烏桓人的叛亂。

自從匈奴被漢武帝擊破,分為南北匈奴以後。南匈奴就向漢室臣服,北匈奴則往西邊遷移。

隨著匈奴的分裂,鮮卑逐漸擺脫匈奴的控制,佔據了北方廣袤的草原。

鮮卑人雖然佔據的地盤很大,卻是分裂成了很多個部落,彼此之間還經常交戰。

所以北方的異族,一直未曾對漢室構成威脅。

但是在東漢末年,鮮卑卻出現了一個英雄人物,那就是檀石槐。

檀石槐年少時期就有勇有謀,在部落之中嶄露頭角,而後被推舉為部落首領。他一生南征北戰,將分裂的鮮卑統一起來。

之後他更是在高柳北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邊各郡,北邊抗拒丁零,東方擊退夫餘,西方進擊烏孫。

連番的征戰,使得鮮卑完全佔據匈奴的故土,構建成了一個東西達一萬四千餘里,南北達七千餘里的龐大部落。

從此,檀石槐就開始對大漢虎視眈眈,無時無刻不想著南下佔據那些肥沃的土地。

永壽二年,檀石槐率軍攻打雲中郡。延熹元年以後,他更是帶領鮮卑勇士,多次在長城一線的緣邊九郡,以及遼東屬國騷擾。

漢桓帝憂慮鮮卑強大,欲封檀石槐為王,並想跟他和親。然而檀石槐非但不受封賞,反而加緊對長城緣邊要塞的侵犯和劫掠。

之後他更是把自己佔領的地區分為三部,各置一名大人統領。此後,鮮卑威勢更濃。

熹平六年八月,漢靈帝派烏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發,破鮮卑中郎將田晏由雲中出發,匈奴中郎將臧旻率領南匈奴單于由雁門出發。

三人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分兵三路出邊塞,深入鮮卑國土二千餘里,準備打擊鮮卑的囂張氣焰。

檀石槐命令東、中、西等三部首領各自率領部眾迎戰。夏育等人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回,漢軍戰死計程車兵佔十分之七八。

四萬多精銳大漢騎兵,活下來的不到八千。至此,漢室對於鮮卑只能以防守為主,再也不敢主動進兵。

好在光和四年,檀石槐去世,時年四十五歲,其子和連繼位。

檀石槐雖然是個梟雄,有著過人的謀略與手段,但他的兒子和連,卻是一個貪財好色的草包。

現在的鮮卑雖然名義上都聽從彈汗山的調遣,但事實上,很多部落的首領都心懷異心,開始蠢蠢欲動。

為了此事,和連一直想要侵略大漢,打個漂亮的勝仗,好震懾那些心懷二志的部落。

但是幽州的烏桓人,一直甘願做漢室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