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陳文昭,於亂世之中趁勢而起,其人氣吞山河,縱橫四海,翱翔九州,乃人間之龍是也。”
說到這裡,諸葛亮眼中忽然爆發出了璀璨的光芒,激昂的說道:“然而有一種龍,卻被稱之為潛龍。”
“龍游淺水遭蝦戲,縱然是神獸真龍,也並非都能夠乘雲駕霧,騰飛九天。他們或因時運不濟,或因時機未到,這才隱藏、蟄伏,猶如潛龍在淵。”
“然水滿則溢,月盈則缺,萬事並無絕對。也許今日之沉澱、蓄勢,卻是為了日後,能夠爆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說到這裡,諸葛亮意味深長的道:“金鱗終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也許劉使君所欠缺者,不過是一朵可以令其化龍的雲彩罷了。”
“待其果真掙脫自身束縛之時,才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啊。”
眾人聽聞諸葛亮對於劉備,居然有這麼高的評價,都不由皺著眉頭凝神思索。
他們都是智謀過人之輩,有著自己的思想,並不會因為諸葛亮的一番話,就改變對劉備的看法。
可是諸葛亮的才能,他們都心中知曉。
劉備能得到諸葛亮如此高的評價,也足以讓幾人,對於劉備刮目相看了。
徐庶輕輕捋著自己的鬍鬚,說道:“吾雖然聽聞過劉使君之名,對於其人卻也並不十分了解。既然阿亮如此看重此人,改日我去見其一面倒也無妨。”
龐統眼神微微閃動,卻是在心中暗暗想到:“諸葛亮啊諸葛亮,你自己想要輔佐一位弱小諸侯,好成就自己的名聲,卻為何要拖元直下水啊。”
別人看不透諸葛亮的心思,龐統又豈會不知?
諸葛亮早就為自己物色好了主公,可是他現在尚未到達出山的時候,故此才鼓動徐庶先去投奔劉備,好壯大劉備的勢力。
如此一來,徐庶投奔劉備,既能夠為諸葛亮日後出山鋪路,也可以提前改善劉備現今困窘之局面。
歷史上乃是徐庶走馬薦諸葛,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中。
“諸葛亮啊諸葛亮,陳文昭大勢已成,你又是哪裡來的自信,能夠幫助身無立錐之地的劉玄德,在這個亂世之中佔據一方呢?”
緊了緊自己的衣領,龐統感覺身上有些發寒。他在庭院中緩緩走動著,想讓自己身子暖和起來。
“天下最強之諸侯,莫過於關中陳文昭。如今羌人已定,漢中又被其所奪,益州早晚都會成為彼囊中之物。”
“陳文昭若再奪取了益州,就將坐擁四州之地,佔據天下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那個時候,天下局勢,與當初秦國掃**之勢何其相像。除非天下諸侯,能夠拋棄自己心中私念,合縱以抗關中,方有一絲勝算。”
“否則,天下早晚必被陳文昭所奪矣。”
崔鈞、石韜、孟建聽見龐統的話,身子也都微微一震,而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諸葛亮臉色也變得嚴肅了起來,他沉思半晌,這才緩緩說道:“天下局勢瞬息萬變,以後的事情,誰又說得清楚呢?”
(感謝書友‘紫月星緣’一萬幣的打賞,真是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今天加更一章。晚上鎖進小黑屋寫了一半停電,來電後繼續寫,剛剛才出來,所以有點晚。)
644。第644章 天子及冠
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這一年天子劉協已經年滿二十歲了。
依照傳統,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都要舉行冠禮,用以表示他們長大成人。不僅是貴族男子,天子亦要舉行冠禮。
冠禮始於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而天子以及諸侯為了早日執掌國政,大多提早行冠禮。
傳說,周文王曾經就是十二歲而冠,周成王十五歲而冠。
可是現在朝廷軍政大權,都由大將軍陳旭掌控。
雖然朝中大臣,數次要求為天子提前行冠禮,卻總是被李儒等人,以違背禮法為由拒絕了。
李儒等人都知道,若是天子及冠以後,陳旭再不讓其親政的話,兩者之間的矛盾必定會被激化。
正是考慮到這些,他們才數次阻撓天子提前行冠禮。
其實,李儒等人的說法有些牽強,畢竟天子不能與凡夫俗子相提並論。
《儀禮·士冠禮》中就有記載:“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與諸侯同,十二而冠。”
由此可見,縱然劉協想要在十二歲的時候行冠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