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西涼軍包圍的一座營寨。
李利因為懼怕,城中其餘山賊頭目臨陣倒戈,這才逼迫他們交出了自己的家眷,而後將他們聚攏在這座營寨之中,當做人質。
大當家帶兵突襲,那座根本沒有多少守軍的人質營寨。由於這是在城內,因此那些少量的西涼守軍,根本沒有想到會有敵人前來。
猝不及防之下,關押著人質的營寨,就這樣被攻破了。
大當家帶人攻破營寨,救出人質以後,頓時讓人四處高呼,通知那些城牆上的守軍。
那些守軍對於李利扣押他們家眷之事,早就心有不滿。再加上渾身鐵甲的陷陣營士卒,不停往城中射入箭矢,使得他們早就毫無戰心。
若非被西涼軍,用武器逼迫著趕到城牆前面,恐怕他們根本不敢上前。如今他們的家眷已經被解救出來,而且還隱隱成為了大當家手中的人質。
再加上他們也知道,幾天前在戰場反叛的那些軍隊,不僅得到了赦免,每日還能夠吃飽飯。
因此,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山賊守軍,紛紛臨陣倒戈,攻向城牆上的西涼軍。
就這樣,裡應外合之下,武關被高順攻破,就連武關守將李利,也被高順斬於馬下。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徐晃領了陳旭軍令,帶著三千步騎,星夜兼程趕往箕關。
箕關位於河東郡的最東部,乃是一道天下少有的險關。在箕關以西五十里的位置,有一個非常出名的亭閣,叫做邵亭。
河東郡東部山脈林立,很多地方都是地廣人稀。百姓出遠門的話,走在河東郡東部,很久都難得看到一個村落。
因此,官府就在河東郡的東部,修建了兩個驛站,分別是壺丘亭與邵亭。
這兩個亭閣,都在險峻的山道之內。其中壺丘亭距離東垣較近,邵亭距離箕關較近。
山道之上,一彪人馬疾馳前行,為首一員大將正是徐晃,他的身旁還跟著管亥、韓暹。
韓暹以前身為白波軍將領,流竄在河東郡境內,他對於河東郡的地形亦是非常熟悉。
雖然徐晃以前,只是楊奉麾下的一員偏將。但是韓暹現在屈居徐晃之下,倒也沒有絲毫不滿。
因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徐晃的才能要遠遠超過他。
因此一路下來,他對於徐晃這個主將的將令,倒也沒有絲毫違背。
眼見大軍距離邵亭越來越近,韓暹忍不住提醒道:“徐將軍,邵亭乃是大軍東進箕關的必經之路,這裡道路狹窄,山路險峻,易守難攻。”
“若是賊軍在此地設伏,恐怕我軍危矣!”
徐晃聞言,刻意放緩了戰馬的速度。
他眺望遠方,緩緩說道:“韓將軍所言大善,然不久之前,吾已經派出斥候前往邵亭偵查。有無埋伏,再過一段時間即可知曉。”
徐晃乃是河東郡人士,而且以前也在白波軍中擔任頭目。他對於河東郡的熟悉程度,絲毫不比韓暹差。
韓暹聽見徐晃的話,頓時不再言語。
三千步騎在徐晃的可以控制下,緩緩往前行駛。沒過多久,就看到一小隊斥候騎著戰馬,從前面跑了過來。
“大軍緩行!”
徐晃揚起了手中的大斧,厲聲喝道。
那個斥候小頭目來到徐晃面前,說道:“將軍,我等已經詳細偵查過邵亭附近,並未見到裡面藏有伏兵。”
徐晃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他大喝一聲:“全軍急行!”
沒過多久,徐晃就帶著三千步騎,來到了邵亭。
徐晃讓大軍停在山道上休息,他自己卻是親自帶領一百人馬,前往不遠處的一個山谷。
這個山谷依山傍水,是個下寨的好地方。而且只要讓人在邵亭立寨,完全可以堵死箕關守軍西進的道路。
徐晃視察完畢,當即心中大喜,就帶人返回,要在此處下寨。
韓暹聞言,當即阻止道:“將軍不可,我等此次前來的目的,乃是奪取箕關,而不是為了防守賊軍西進。”
“將軍在這裡立下營寨,我軍距離箕關仍舊有五十里的距離。如此一來,每日前去攻城,光是行軍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依末將之見,我等可以在離此地三十里的位置下寨。這樣的話,距離箕關才不會太遠。”
徐晃點了點頭,說道:“韓將軍所言不錯,然而吾心中自有計較,將軍只管拭目以待即可。”
卻說李傕的外甥胡封,得知徐晃率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