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英勇兄弟!
團結中國蘇維埃運動中的力量,噯!
團結中國蘇維埃運動中的力量!
堅決赤化四川!
萬餘里長征經歷八省險阻與山河,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得偉大的匯合!
為著奠定赤化全國鞏固的基礎,噯!
為著奠定赤化全國鞏固的基礎,高舉紅旗往前進!
這歌聲氣勢雄渾,豪情滿懷,像松濤,似狂潮,壓過高空長風,在無垠的曠野中久久迴響。
懋功會師,標誌著我們黨和我們軍隊團結勝利的一個新開端,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它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妄圖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各個消滅的計劃。對於這一點,國民黨的報紙大為哀嘆:“全川之六路大軍,不能拒堵徐匪之南竄,中央與各省數十萬勁旅,不能截拒朱毛之西奔,中間雖有河山之險隔,給養之困難,病疫之交侵,霜雪之嚴冷,均不足以懾匪膽,而刺激其改變初衷、兩大洪流,竟於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六月十有二日在懋功之達維合攏,查國軍電令,一再言曰,須收聚殲之效,今使之聚矣,何以不殲,然在分竄之中,各個尚不能擊破,今即會合,則己蔓不可圖,尚可聚殲大言不慚哉。”
兩軍會師後,王樹聲被總司令部任命為岷江支隊司令,開始了新的戰鬥歷程。
1935年6 月28日。兩河口會議。
中央政治局作出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戰略方針》,決定指出。
在一、四方軍會合後,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建立在更鞏固、更廣大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三全中國的勝利。
根據黨中央北上方針和當時各部隊所處的位置,軍委確定了進軍的部署。會師後的紅軍混合組成左路軍和右路軍,右路軍由毛澤東主席直接率領,從毛兒蓋出發,向班佑、巴西地區開進;左路軍由朱德總司令和張國燾率領,從馬壙、卓克基出發,向阿壩地區開迸,然後東進到班佑地區,同右路軍靠攏,向甘南進軍。
王樹聲所率的岷江支隊被編入右路軍行列,奉命向毛兒蓋集中,踏上了征服大草原的艱難征程。
川西北草原。茫茫天涯。
白河和黑河由南而北縱貫其中,河道迂迴曲折,叉河橫生,水流遲緩,瀦水形成了大片的沼澤。
漫漫澤國,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而成片片草甸,覆蓋於沼澤之上。
草甸之下,積水淤黑,腐草堆積,泥濘不堪,如膠似漆,淺處齊膝,深處沒頂。
沒有走獸飛禽,四處一片寂靜。紅軍戰士小心翼翼地踏著草叢根部,沿草甸緩慢地行進。稍有不慎,就有人陷入泥潭,如無人救助,則越陷越深,難以自拔,甚至遭滅頂之災。
草地水質惡劣,不僅無法飲用,而且稍有不慎,刺破面板,泡水後即紅腫潰爛,難以醫治。
草地氣候極為惡劣,雨雪風雹來去無常,變幻莫測。時而晴空萬里,驕陽似火;時而迷霧重重,方向莫辨;時而陰雲密佈,風雨交加;時而電閃雷鳴,冰雹驟下;時而雪花飛舞,漫天銀色。
八月的草地,野草叢生,鬱鬱蔥蔥,繁花似錦,但在這綠草和鮮花之下,卻處處隱藏著死神的獰笑。一望無際的草原就是一副用鮮花織成的“魔毯”,當王樹聲率領紅軍踏上這塊“魔毯”時,面對的便是來自大自然的挑戰。
每年的五月至九月是草地的雨季,年降水量百分之九十,在此期間注入地表,使本已泥濘滯水的草地,更顯出“滄海橫流”的景象。
王樹聲與戰士們一起艱苦地行進著,依靠藏族嚮導的指引,慢慢地摸索著前進。惡劣的氣候、艱難的處境,並沒有嚇倒紅軍戰士,就在這艱難的歷程中,他們經歷了一次次生與死的離別。
王樹聲的幾個警衛為保護好他,總是走在前面,試探好路,讓王樹聲走得穩、放心,以免他出意外。其中的一個警衛叫小譚,是王樹聲從家鄉帶出來的。
突然,小譚一不小心,陷進泥坑,掙扎著。王樹聲的心猛地一沉,感覺情況不妙,立即伸手去拉他。可是他怎麼也夠不著,急得他團團轉。
“小譚,你堅持住!快,拿繩子來!”王樹聲大聲喊道。
另外幾個警衛趕忙解下綁腿,正要往下扔的時候,小譚已被汙泥吞噬,只有兩隻手露在外面無力地掙扎,旋即,水面上只留下一串串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