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的同時,命令駐防興、全、灌三縣的各部迅速做好南撤的一切準備。
蔣、桂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原本就是一對歡喜冤家,白崇禧當然明白蔣介石的良苦用心。
一九二七年夏季,蔣介石與孫傳芳、張宗昌在徐州附近大打出手,結果以蔣軍失敗告終。
八月十二日,垂頭喪氣的蔣介石回到南京召開軍事會議,與會者只有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幾人。
蔣介石首先報告失敗的原因是貴州軍隊王天培軍長作戰不努力所致,已將王軍長拘押審辦。
沒料得,蔣介石話音未落,白崇禧便搶過話茬說道:“總司令對於這些軍隊的指揮既已失靈,為*前途計,還是將這些軍隊交給我們指揮,以挽回危局,你個人正可藉此休養精力,以圖再起,於公於私都有好處。”
李宗仁當場表態贊同白崇禧的建議,何應欽則閉口不言,會議不歡而散。
次日,蔣介石正式宣佈下野,滿腹酸楚地回到浙江奉化老家休養。
這是蔣介石第一次被桂系逼迫下野,自此蔣介石將桂系視為眼中釘,屢屢欲將桂系連樹帶根拔掉。
蔣介石一生中有三次下野:
第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三日;
第二次是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三次是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當然,蔣介石的幾次下野都離不開桂系的威逼,尤其是一九四九年的那次下野,桂系頭目李宗仁、白崇禧密謀企圖與毛澤東劃江而治,遂逼蔣介石再次下野,由李宗仁取而代之,桂系頭目終於登上了代總統的寶座。
貌合神離,明爭暗鬥,恩恩怨怨,蔣介石與桂軍鬥了幾十年,各有勝負。
一九二九年春,蔣、桂戰爭爆發。
當時桂系盤踞武漢,稱第四集團軍,轄第七、第十八、第十九三個軍,桂系的勢力不僅控制了兩廣、兩湖,而且擴張到京津一帶,這是桂系的全盛時期。
蔣介石利用湘軍首領唐生智成功地瓦解了桂軍。
蔣、桂戰爭的結果:桂系頭目李宗仁逃至香港,白崇禧、黃紹竑被迫出走越南。
李宗仁、白崇禧重新執掌廣西的軍政大權後,在全省推行“三自政策”、“三寓政策”,鼓吹大廣西主義和排外思想,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不讓蔣介石染指。
經過三四年的努力,廣西的常備軍與預備軍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壯大和發展。
這次紅軍西進,白崇禧原本欲與紅軍大戰一場,沒料得蔣介石使出一箭雙鵰之計,調集大批中央軍尾追紅軍之後,似趕鴨子入籠,讓紅軍與桂軍拼個你死我活,然後趁機揮師南下,趁勢佔領覬覦已久的廣西全境,徹底征服桂系,以完成統一大業。
精明的白崇禧早看出了蔣介石的這步陰棋,新仇舊恨,令白崇禧怒火欲噴。
當然,西進紅軍號稱十萬,且傾巢挾勢而來,身後數十萬中央軍尾追而至,若以桂軍區區三萬人擋其鋒芒,無異於以卵擊石,紅軍必竭盡兵力拼死一戰,那時候輕則兩敗俱傷,重則桂軍不唯損兵折將,主力悉數損傷,恐還有全軍覆沒之憂。
白崇禧思前想後,遂暫收下那顆躍躍欲戰的心,眼下最要緊的是保住自己的實力和地盤,管他紅軍白軍,只要不深入廣西腹地桂林、柳州,侵害廣西利益,至於“追剿”,就讓蔣介石去“追”去“剿”吧。
白崇禧主意一定,便決定採取“送客式的追擊,敲梆式的防堵”政策,只追不堵,打尾不打頭。
此時,中央紅軍為掩護中央縱隊從湘桂邊渡過湘江,派紅八、九軍團直指湖南江華、永明一帶,直逼廣西恭城、富川、賀縣,擺出一副進犯廣西腹地桂林、柳州的陣勢,給了白崇禧趁機從興、全、灌撤兵的藉口。
白崇禧的伎倆是否得逞,還得取決於蔣介石是否允許桂軍南撤。
白崇禧決定再虛晃一槍,藉以迷惑蔣介石和*紅軍。於是授意參謀長葉琪於二十三日在香港《迴圈日報》上刊載桂軍積極部署防堵紅軍的報道:
(廣州專訊)*之主力已移至江華、永明一帶,前頭部隊已抵桂境,灌陽已呈緊張之狀。桂軍主力集中在桂林、靈川一帶,加緊建築防禦工事,防堵*。匪之圖桂,仍照以前蕭克竄黔舊道,桂軍早已探悉*犯桂之計,遂早有準備,佈置軍事,故此次*若從桂北竄黔,非有重大之犧牲難以透過。軍、匪二次戰爭,將必在於桂北。
昨(二十二)日,據第四集團軍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