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說,我們可以理解為黛玉的情緒反應來自她的高潔,是對尊嚴的維護,但其情緒表現的程度也過於強烈了,讓寶玉難以理解並接受,完全把“事件”的發展引向了自己所期望的反面。
衝動的行為過後,就會後悔。衝動威脅最大的還是衝動者自己。
從特警看情緒誘因的削弱與改變
我們常說,習慣成自然。現在又流行一句話,叫“習慣決定出路”。自然而然地做事情,心裡就舒服,也就是情緒好。情緒好才可能把事情做好。因為人並非是完全理性的,更多的時候受情感的支配。情緒是無所謂好壞的,甚至也可以說,情緒通常對人的影響是正面的。它激勵人去為當前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它讓人能夠體驗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它幫助人化解危機,但它也給人制造麻煩。同一種情緒,有時顯得是那麼不合時宜,有時又能夠對突發情況做出最恰當的處理,甚至是挽救一個人生命。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一種神奇的力量。
人類進化的過程對情緒反應的形成發揮了主要作用,同樣,進化過程對引發情緒的共通性主題有著決定意義。這些主題是與生俱來,而不是後天形成的;只有變化和擴充這些主題才是後天習得的。
某種情緒誘因的強弱,受如下幾種因素的影響:
一是是否與主題接近。一個後天形成的誘因和主題越接近,想削弱它的作用就越困難。
二是出現某種誘因的情況與最初形成這種誘因時的情景有多相近。越是情景相近,誘因的作用就越大。
三是誘因是什麼年齡形成的。誘因形成的越早,削弱其影響就越困難。
四是最初情緒的強烈程度。誘因初次形成時引發的情緒越強烈,其影響就越難被削弱。
五是某種情緒經歷的密度。指短時間內重複出現的情緒經歷越多,其影響就越大。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人這該死的東西,什麼都能習慣!”一個人的情緒誘因也是可以削弱或有所改變的。削弱和改變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強迫它重複發生,從而建立起新情感觸發器,逐漸使一種行為成為習慣。
電視連續劇《女子特警隊》中沙學麗的原型敬曉玲,是特警學院女子特警隊分隊長,被稱為新一代“中國霸王花”的領軍人物。人們這樣評價和稱讚這位渾身充滿英雄氣概的女中尉:“飽經風霜雪雨,艱難險阻難以阻擋她前進的腳步,因為她有著超人的毅力和勇氣;死神常與她交手,卻次次甘拜下風,因為她有著非凡的膽量和智慧。”那麼,她超人的勇氣和非凡的膽量是從哪裡來的呢?從艱苦的重複訓練中來。比如,擒敵訓練,一要練膽量,二要練技術,難度大、強度高,對20世紀70年代後期出生的新兵來說,害怕、膽怯都屬正常心理。開始的時候,一群女兵你望我、我看你,面面相覷。敬曉玲緊緊腰帶,向前踢了一步,“報告教官,我上!”在高大結實的教練面前,敬曉玲使出渾身解數,一次次進攻,一次次被摔倒,又一次次爬起來,“嗷嗷”叫著向教練發起衝鋒。就這樣,敬曉玲在一次又一次的摔倒與爬起中,膽怯、害怕的情緒誘因不斷被削弱和改變。
當然,我們改變情緒誘因的途徑並不一定與特警訓練完全相同,但其道理卻是相通的。用下面幾種方法也可以起到削弱某種情緒誘因的效果:有某種情緒出現時,有意識地進行思考性評估;對過去的情緒經歷進行回顧;想象、談論過去的經驗;體會別人的情緒;主動作出某種表情而產生相應的情緒。
從張飛來認識憤怒(1)
憤怒是因極度不滿而產生的一種激動情緒。憤怒的感覺是有一個範圍的,可以從輕微的生氣、到中度的惱怒到瘋狂的暴怒。這個區間內,不同的憤怒帶來的感受也完全不同。憤慨是自以為是的憤怒,慍怒則是被動的憤怒,惱怒則是緣於一個人的忍耐力遭到了過分的考驗,暴怒則是忍無可忍、完全失去理智。復仇則是由憤怒產生的報復行為。
憤怒時人的表情迅速變化:眉毛下沉並聚攏,眉頭向鼻子的方向下沉,眼睛瞪大,嘴角上揚,牙關緊咬。《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關於張飛相貌的經典性描寫:“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從醫學上講,鬍鬚呈張開狀、炸開長的,都屬於生髮過度之象,氣太沖了。像這種人性格都比較粗獷、豪放,理性不足,比較容易產生情緒化行為。張飛“燕頷虎鬚”,天然地具有“憤怒”的情緒特徵,給人以不寒而慄的感覺。
什麼是憤怒產生的誘因呢?
身體上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