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些獻媚的走狗起過一番大爭執。士大夫認為宦官不能有須,閹豎們則堅持得有鬍鬚。兩下里各執一理,不肯相讓,最後竟然打了起來,魏忠賢知道了,卻寬厚地對眾人笑道:“你們都是替咱出力的,大家自己人何必要爭破臉?依理上講,像上是該沒須的,但將來流傳下後,後世子孫見了祠像,就知道咱是宦官出身,不是遺笑後人嗎?”

嚇得唯唯退去的眾人,於是讓第二天各祠的木像上,都一概生了須。崇文門外祠中的魏忠賢木像比別處更精緻,其肚腹中的五臟六腑,悉用金銀製成;頭上一頂珠冠,粒粒珍珠都如黃豆般大小,腦門上正中一顆大珠,精圓如龍眼,夜裡燦爛耀目,價值連城。像的繡袍上,也四面綴著金珠。兩旁鑄真金羅漢十八尊,每尊重四十八斤,算是魏忠賢生像的陪襯。到羅漢鑄成後,京師金店中的赤金竟然被魏忠賢的黨羽搜刮一空,真是駭人聽聞。

每座魏忠賢生祠一落成,無不拜疏奏聞。疏詞揄揚,一如頌聖,稱他堯天舜德,至聖至神。閣臣也動輒就用駢文褒答,督餉尚書黃運泰在迎忠賢生像時,甚至五拜五稽首,稱為九千歲。只有薊州撫員胡士容不願築祠,魏忠賢就矯旨逮問;遵化撫員耿如杞入魏忠賢生祠不拜,也一樣被抓。結果這兩人都被許顯純酷刑拷問,弄得九死一生。所有建祠碑文,多半為施鳳來手筆,所有擬旨褒答,多出於王瑞圖手筆,此兩人則被擢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就這樣,蛆蠅甘爾逐羶腥,一般廉恥消磨盡,剩得汙名穢簡青。

■ 袁崇煥無用武之地

魏忠賢如此橫行胡幹,坐在上頭的熹宗皇帝卻一點也不覺察,仍是隻知每天和嬪妃們笑樂歡宴,朝政大事全當事不幹己,連問也不問一問。而魏忠賢把外省的盜警災荒、民變等急折警奏全都瞞下,熹宗就只當天下太平,完全不以其短命父皇的教訓為戒,仍任由客氏在其間引導著他晝夜淫樂,肥白壯健的熹宗皇帝漸漸地在床帷之上累得面黃肌瘦,嗆咳不絕,成了虛癆之症。縱慾無節,好色傷身,也是無能的熹宗皇帝年輕早逝的重要原因。

天啟六年三月間,滿洲太祖努爾哈赤病殂,傳位第八子皇太極,他就是清史上的清太宗。

足智多能的袁崇煥一鼓擊退了攻錦州的滿洲兵,然後拜本奏捷,滿心指望能論功加賞,哪知朝旨下來,反斥他不救錦州,有罪無功,氣得袁崇煥當即奏乞解職歸鄉。不想居然有旨照準,仍命王之臣繼任。不必猜,就可知這又是淫兇貪狡妒功忌能的魏忠賢弄的把戲。

原來各處鎮帥,統有閹黨監軍,閹人只知貪圖金錢,其所得賄賂一半中飽,一半獻與魏忠賢。前時熊廷弼之獲罪和另外的一些將官遭忌,無非為這項厚禮不肯奉送的緣故。此次袁崇煥督師關外,也有太監紀用監軍,袁崇煥只知防敵,哪肯將好不容易羅掘來的餉項分給閹人?而紀用無從得手,魏忠賢何處分肥,因此奮勇殺敵保國衛家的袁崇煥就自然無寧、錦之功了。

不僅如此,魏忠賢安坐京師,與客氏調情作樂,未嘗籌一點邊務,議一回軍情,卻反倒被以安攘有功,得旨褒獎,並破格加恩,特封魏忠賢為上公。於是百姓與百官將這個安字註解為安坐繡幔中尋歡作樂,而攘字則註解為攘奪與攘內的攘。

魏忠賢的從子魏良卿,以前已晉封侯爵,至是又進授寧國公,加賜鐵券。魏忠賢從孫魏鵬翼只有兩歲,卻封安平伯;從子魏良棟只三歲,也封東安侯;崔呈秀為少傅,蔭子錦衣衛指揮,吏部尚書周應秋等十八人,俱加官封銜;工部侍郎徐大化、孫杰升任尚書,傅應星加太子太傅。魏士望等十四人,均升授都督僉事,各賜金銀幣有差。唯有魏忠賢再特別加賜,給他莊田二千頃。寧國公魏良卿祿米,照魏忠賢例,各支五千石。熹宗又反信獻媚臣下的奏言,嘉魏忠賢節費為國,於是讓他享祀南郊,祭薦太廟,而寧國公魏良卿則儼然一個候補皇帝。熹宗又賜奉聖夫人客氏金幣無數,加恩三等,予蔭子侄一人世襲錦衣衛指揮。

第九章 六君子大冤案(5)

■ 昏君當夭折

天啟七年即公元1627年春,熹宗親祀方澤,順便遊幸西苑,與客、魏並駕大舟,泛入湖中,暢飲為歡。偏熹宗素性好動,飲至半酣,竟改乘小舟,由二小閹跟隨在船前後,泛棹划槳而去。

熹宗遊了一會兒,也手攜片槳,順流搖盪,不意一陣大風颳過來,一下子就把小舟吹覆了,一向頗類正德皇帝的熹宗也與武宗一樣地墮入波心,被灌了一肚子的冷水。隨即他就被及時地救起,而那兩名小閹卻因為施救太晚而溺死。

也同當年正德皇帝一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