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身邊。
炮長在接到發射命令後,下達裝填彈藥的命令,指定所需的炮彈的種類,說明炮彈抵達目標的射程,這通常需要依靠炮長自己的經驗來估計,因此能擔任炮長職務的一般都是炮組裡最有經驗的老兵。
準備彈藥的六號或七號炮手會立刻查閱貼在列有對應炮彈、裝藥和射程所需要的射角,以及炮彈的飛行時間的表格,也叫射表,在查到所需射角後,就大聲的告訴炮長。
炮長使用象限儀來確定射角,並用瞄準具調整,同時命令三號炮手和四號炮手使用炮尾的手杆來調整火炮,同時火炮還要根據風向和風力做適當的修正。
與此同時,六號或七號炮手要依據射表中記載的命中時間適當的切割延遲引信的長度,之後從炮彈引信孔中抽出活動堵塞,將引信輕擊入引信孔的適當位置。炮彈準備好後,五號炮手,也就是那個“彈藥搬運者”將其裝入一個用來搬運炮彈的揹包之內,搬運至炮長的位置。
炮長將對炮彈進行檢查,以確保炮彈是否裝有引信,是否是所需要的彈種,藥包有沒有洩露火藥或遭到其他損壞,不然就可能影響射擊效果,甚至更糟,直接在炮膛裡爆炸!
炮彈檢查完成之後,炮長下達“繼續進行”的口令,五號炮手接到命令後走向炮口,在那裡將炮彈交給二號炮手。
炮彈由二號炮手放置在炮口,由一號炮手,有時候也可以是三號炮手,用推彈器將其推進炮膛,完成之後一號和二號炮手離開火炮站定,站在炮口後面背向敵方。與此同時,四號炮手在藥包上打洞,然後依據點火方式採取不同的姿勢等待發射命令。
火炮一旦發射,就有必要對炮彈是否準確命中進行評估。如果沒有那些黑煙和噪音帶來的眩暈和混亂,這項工作還是很好做的,因為飛行中的射彈很容易觀察到,炮長必須確定所發射的炮彈到底落在什麼地方,這樣才能為下一發炮彈的發射進行修正。
在炮長觀察目標的同時,炮手們將火炮滾回陣地,如果可能的話接著開始清潔炮膛。在此之後,炮長下達發射第二發炮彈的命令,重新調整火炮,很可能要對射角進行修正,也可能要修正引信的延遲時間。以上發射過程不斷的重複,直到接到軍官下達的停止射擊的命令為止。
經過訓練後,素質較好的炮組每分鐘能發射2~~3發炮彈。其中,有許多時間花在火炮復位和反覆瞄準上。在戰鬥中,如果敵人正接近炮兵陣地,炮長就會要求取來霰彈。發射霰彈時無需特別精細,可以不用擦拭炮膛,也不必瞄準,只須沿著敵人來襲方向發射即可,而按照美國南北內戰的記錄,當敵人接近炮位1000英尺,也就是330米的時候,開始用每分鐘4發的速度發射霰彈,直到其中一方轉身逃跑或者全部斃命為止!
這100門大炮,就需要800名炮手,短時間上那去找那麼多炮手?至於什麼一崗多能,崗位互換這些高階玩意兒,就更玩不起了……(未完待續。)
第280章 王侯將相,這裡有種
等到李蕭毅照著書把拿破崙火炮的射擊方法念了一遍,幾個人都懵了,這玩意這麼麻煩?100門火炮居然要800人伺候!
“你事前沒想過操作的問題嗎?”鄭吒問道。
“我見都沒見過這種火炮,怎麼知道那麼多?”李蕭毅弱弱的說道。
“真是蠢透了,”某眼鏡男補刀。
“……”
“唔,如果只是操作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出人意料的是,程嘯扶著下巴,若有所思。
“!你有辦法嗎?”
“可以試試,反正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不是嗎?”
原來,程嘯想出來的是部隊進行訓練時的方法,分解動作練習,先要波羅莫找來足夠的人手,然後指定好各自的崗位,按照星河戰隊裡的方法,先由中洲隊幾個人演示一遍,訓練出一批人員,然後再由這批人專門針對各自的崗位進行訓練,直到把所有的炮組全部配齊。
當天晚上,“不錯,不錯,這個方法好極了,”李蕭毅興高采烈的說道,“終於都會打炮了,不愧是部隊出來的人!”
然後,話音一轉,“不過,炮長怎麼辦?”
整個炮組最重要的就是炮長,瞄準指揮都靠他,這顯然不是三天能練出來的。
“那個就真沒辦法了,其他人都是機械的重複動作,用分解動作練習的方法強化還可以,但炮長是經驗或者智力型的,所以……”
“其實方法也不是沒有,因為我們是防禦方,而且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