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裡,學上個三五年才有的變化,但在智慧私塾裡,卻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好奇的父母們,開始也去學堂裡看看,到底這個西洋的先生,都是怎麼講課的,而這一來二去,好多孩童的父母,也都開始喜歡去那有著尖尖屋頂的教堂裡聽講了。
而這,正是利瑪竇先生所日思夜想的。
當看見第一個孩童的父母願意跪下來禱告的時候,時時微笑對人的利瑪竇,也激動的熱淚盈眶。
這邊,周瑜恆也一直留心觀察著利瑪竇工作的進展,當看到京城裡的風氣日漸改善的時候,周瑜恆明白,那都是利瑪竇和那西洋教的功勞。
而此時,感到力量單薄的利瑪竇,又向自己的西洋教求助,派遣了更多的西洋教教士前來大銘國。
看到西洋教對國家治理的好處,周瑜恆也是更加大膽的去鼓勵西洋教的發展。
在京城的西面,南面,北面,一口氣又興建了三座教堂,讓西洋教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快速發展。
而隨著在教堂內聽講人數的增加,京城內的賭坊,越來越少了,原本日日笙歌的秦淮河上,也顯得不那麼紙醉金迷了。
同時,這批接受了西洋科學教育的孩童和父母們,開始大膽嘗試,又開設了玻璃製品作坊,時鐘生產作坊,因為有利瑪竇的大力支援和周瑜恆的幫助,這些作坊,很快就發展壯大起來,將大銘國的國力,又往上抬升了一個層次。
當其他花兒紛紛消退的時候,一株桃花,正開始自己最靚麗的時刻。
沿著櫥窗,一根桃花樹枝伸進了書房內,似乎探頭過來唿吸墨香似得。
一個個花骨朵,就像一個個小粉紅麵粉團似得,含苞待放。
“夫人,這是這個月的流水賬,請您過目。”翠花將一本厚厚的賬本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