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唄。也不是我讓李公子送請帖的。”
“我就不去了。我哪有你這樣的好命呢。”二丫說著,扔下手上的東西,跑進屋裡,把門鎖了,誰敲也不見。
端午也有點生氣,可是為了謝靈不難受,表面上,她還是說:“娘,我不會怪姐姐的。姐姐一定是今天太累了,說了氣話。明日一定要帶姐姐一起去。”
謝靈答ying了:“你也這樣的胸襟,娘很高興。端午,你姐姐脾氣不好,心是好的,她過去有過那樣的經li,你是她的親妹妹,要多擔當點。這明日,娘就帶你們兩姐妹,去見識見識。”
賞花宴。
謝靈好說歹說,才拉了二丫和端午同去。李元寶這次只是個小型的賞花宴,可是卻請來了縣太爺馬奇和他的夫人。
論起來,馬奇也算是馬大正的遠親了,可是馬奇是在馬家各族中,混得最好的。所以對旁支遠親馬大正不是很在意。
李元寶正和奴才在說話,眼角看到端午來了,臉上就帶了笑,扔下奴才就走了過來。
“見過李公子。”端午和二丫行禮,李元寶也拱手回禮。笑道:“快請入座。你們都來就好。”
謝靈說:“還真謝謝李公子你了,能想到我們。”
“端午姑娘給我們麵店創造了新式醬料,我感謝還來不及呢,伯母這是客氣了。”李元寶說著,深情凝視端午,端午今日只是穿簡單的粉紅色長裙,外罩一棉布坎肩,她是不想二丫誤會,所以才隨便一穿。
可是端午長得氣質好。哪怕是隨便一穿。都可以穿出別樣的美來。
二丫穿著水綠色綢裙,還是昨日木鐵牛送給她的。她今日就派上用場了。
可是站在端午身邊。二丫只是給人甜美純情的感覺。氣場就遠遠不如端午了。
當下。二丫聽到李元寶又只提到端午。心頭不悅。是啊,什麼都是端午出的力,他的眼中只有端午!
為什麼!為什麼!
兩姐妹入座。
李元寶去門口迎接縣太爺夫婦去了。
謝靈說:“有官爺在。你們好生注意了,要知書達理。萬不可失了我們大墳腳村的名聲。”
“是。”兩姐妹應道。
馬奇夫婦進來了。李元寶跪下行禮。謝靈帶著端午二丫也馬上行禮。
“李元寶。這位就是你一直誇的楊端午姑娘嗎?其實我和她也是見過的。”馬奇神色嚴肅,目光掃了端午一下,就從端午身邊走了過去。
馬奇夫人的裙子擦到了端午的臉。
高傲。自以為是,這是馬奇夫婦給端午的印象。
都落座,李元寶令手下把花盆都抬上來。
都是進口的波斯菊,黃的耀眼,開得張狂。
端午邊喝茶邊欣賞著美麗的花兒,二丫斜眼看到李元寶一直在看端午,心裡很苦,很苦,喝茶葉反倒好像成了喝黃連。
“聽說端午姑娘才華絕世,那麼今日老夫可否有幸,聽到端午姑娘以菊花為題,題詩一首?”馬奇正襟危坐,款款而談。
他喝茶時,鬍鬚都沾到茶水了,可他還是以自己的鬍鬚為美。當官的古今中外都一樣的自以為是!
並且也是古今中外都一樣,聚會的時候,都喜歡附庸高雅,不是吟詩就是作對。
“小女子粗陋一個,豈敢在大人面前班門弄斧?還是大人先題詩一首。”端午謙虛道。
馬奇夫人說:“端午姑娘真是過謙了,看姑娘品貌雙絕,可婚配了沒有?”
看來這婦道人家就是喜歡做媒。端午今天又被問到婚配的事,很尷尬,倒不是因為談到這個問題尷尬,而是在十二歲就總是有人問婚配她很尷尬。
“尚無呢。也只是鄉野村姑,哪有那樣好找的?”謝靈接過話茬。
馬奇夫人說:“這倒是你做母親的,眼皮子淺了,這黃花閨女,就算是村姑又如何,年輕,品貌好,又才華一流,放在哪裡都是公子哥爭相追求的份兒。”
謝靈聽馬奇夫人這麼誇端午,很是高興。
李元寶說:“端午姑娘,你就吟詩一首,也讓我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人,添點見識嘛。”
見大家都這麼說,端午就唸了一首詩,名《詠菊》。
“秋風撥綠蕊,白雲落紫裘。花無旁蒂折,該惜還惜時。”
大家聽了都贊說好,謝靈更是沒想到端午從沒上過學,習過字,竟然詠得出這麼好的詩句。
“妙啊,不但把菊花的婀娜多姿生動形象地描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