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發炮彈就是從著他們來的,不過只是微微縮了縮頭而已,並不害怕飛來的炮彈,因為他們躲在堅固的堡壘之中。
然而,接著隨著一聲‘轟’的巨響之後,碉堡頓時被一片瀰漫的煙和飛舞的泥土所籠罩了。
碉堡內的日軍只覺得傳來了一個劇烈的搖晃,接著碉堡頂部突然掉下一個東西,接著轟然爆炸。
整個碉堡頓時被炸得瞬間解體,混泥土被炸得到處亂飛。
這些圓錐形的炮彈穿透力無比強悍,日軍建在地面上的碉堡都是一炮一個洞。
能擋得住203mm口徑炮彈的工事,不一定能擋得住914mm口徑的迫擊炮炮彈。
這種914mm的迫擊炮,也有臼炮的成份在內,美國佬向來喜歡造臼炮,南北戰爭期間就造了大量的臼炮。
小戴維可以說是美國在臼炮方面最瘋狂的一次了,不過也是最後一次。
夏鈞用兌換平臺,一口氣就兌換了十門。
十門小戴維陸續開火,日軍的鴨綠江防線頓時被炸得到處都是缺口。
原本因為十分穩當的日軍士兵們,頓時被這狂暴的炮彈嚇得有些瑟瑟發抖,很快在日軍指揮官的指揮下躲進了地下工事。
轟炸的序幕已經展開,空軍的轟炸機及戰鬥機也出動了,中日雙方在朝鮮邊境爆發了首次空戰。
日軍戰鬥機飛行員發現,中國的戰鬥機竟然有一種從來沒見過的戰鬥機,那是一種體型很小,但卻是全金屬結果的一種戰鬥機。
而且飛行速度還非常快。
當雙方空軍相遇時,中國空軍採取了一個斜角迎敵的策略,日軍飛行員經驗不足,直接衝了過去。
結果被中國戰鬥機輕易繞到了他們身後。
“噠噠……噠噠……”
機槍子彈呼嘯而來,一架日軍使用的雄鷹Ⅲ戰鬥機瞬間機身起火,直接朝地方栽了下去。
中國空軍對於日軍使用的戰鬥機十分了解,這本身就是中國生產的戰鬥機,效能如何能不瞭解?
而中國空軍在使用與日軍相同的雄鷹Ⅲ戰鬥機的同時,還有一種體型較小的戰鬥機。
這是剛投入檢驗的新型戰鬥機——雷電Ⅰ。
這是一種短程戰鬥機,作戰半徑為260公里,機身被設計得很小,但動力卻是十分不錯。
使得這款戰鬥機擁有十分靈巧的速度,同時因為機身很小,讓敵人不好瞄準。
第一次投入實戰檢驗,日軍的戰鬥機就被雷電Ⅰ戰鬥機玩得暈頭轉向,早不到北。
只見一架日本雄鷹Ⅲ戰鬥機追在一架雷電Ⅰ戰鬥機身後,機槍瘋狂的對前方的那架雷電Ⅰ戰鬥機掃射,然而前方的雷電Ⅰ戰鬥機左閃右閃之間被子彈打中了幾下,不過濺起了一些火星之後就沒下文了,根本就是屁事沒有。正當射得正爽的時候,那架雷電Ⅰ戰鬥機突然一個急拉昇,日本戰鬥機前衝之後直接失去了目標。
拉昇的雷電Ⅰ戰鬥機轉在天上做了一個後空翻,直接出現在了那架日本戰鬥機的身後。
日本的空軍發展很挫,戰鬥機飛行員基本上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發現失去的目標竟然出現在了身後,不由一陣心慌,不知該如何應對,只能加速,想把身後的那架奇怪的戰鬥機甩開。
身後的雷電Ⅰ的速度非常快,這是應用了機械增壓技術,兩下就咬上了逃竄的日軍戰鬥機。
機槍猛然開火,子彈在日本戰鬥機機身上肆虐,雄鷹Ⅲ戰鬥機雖然不是很落後,但機身較大,而且是木構飛機,不僅目標大,而且防彈能力不強,相比新裝備的雷電Ⅰ,雄鷹Ⅲ已經落後了。
不到半分鐘,那架日本戰鬥機便冒著黑煙從天上掉了下去。
第一次的空戰,日軍的戰鬥機幾乎是全軍覆沒,相比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的老練,日軍戰鬥機飛行員還顯得非常的嫩,而且裝備的戰鬥機又落後了。
這次實戰,也對雷電Ⅰ戰鬥機有了初步的實戰檢驗結果,這的確是一款不錯的短程戰鬥機。
同時小機身的設計,也被驗證為是可行的。
戰鬥機只有機身更小,機動能力越高,才有更好的戰鬥生存能力。
短程戰鬥機的成功,意味著中國在戰術距離上可以獲得穩固的制空權。
駕駛著種雷電Ⅰ的飛行員對這種飛行非常喜愛,因為雷電Ⅰ操作起來非常流暢,實在太順手了。
這主要是機械增壓技術的應用,使得飛機加速度非常流暢。
不過並未用上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