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以尼古拉二世想來,這樣最直接,但卻被中華帝國給否定了,這頭笨熊去搞,肯定要壞事。
此時波蘭雖然已經開始改革了,但波蘭內部局勢還很不穩定,不宜刺激波蘭人的神經。
而且此時中俄讓東烏克蘭人自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安波蘭人的心。
看吧中國和俄國對連烏克蘭人都能讓他們自治,還會差你一個波蘭?只要乖乖的加入第三世界聯盟,俄國肯定不會佔領你們的。
等波蘭局勢穩定下來了,再讓東烏克蘭人到西烏克蘭策動幾下,到時候中華帝國再搬出世界民族自由主義,就能夠將波蘭壓制下去,到時候波蘭不退出西烏克蘭都不行。
“元首此計大妙,簡直是一箭數雕,即削弱了俄國的領土,又削弱了波蘭的領土,還重新扶持了一個烏克蘭,同時暫時還打消了波蘭政府的顧慮。”閻錫山對夏鈞此計讚歎道,“只要等波蘭改革之後,我們的手已經是伸到德國邊境去了,這下慫恿德國人進攻法國就更有利了。”
“不錯,這下我們挑起德國向協約國復仇更有力了,只要德國極端民族主義份子上臺,我們就能給他們非常多的軍事支援,我們可以賣給他們非常多的軍火,以讓他們向法國、英國進攻。”夏鈞點頭道,之所以帝國之前重點做波蘭的工作,就是為了和德國接壤。
如果不和德國接壤,那麼未來德國會很被動。
歷史上德國之所以能夠發動戰爭,主要是英法進行靜坐戰,也就是對德國的軍事行動不為所動,意圖將禍水引到蘇聯那邊去。
斯大林卻是洞察了英法的意圖,直接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協議,結果禍水流向了法國。
其實蘇德戰爭爆發之前,斯大林已經收到了間諜發回的訊息,說德國要進攻蘇聯,連時間都非常準確,但斯大林懷疑這是英法間諜忽悠蘇聯參戰的詭計。
同時斯大林也有向德國進攻的意圖,為此制定了一個‘大雷雨計劃’,但悲催的是,大雷雨計劃還為來得及實施,德國就發動了他們的進攻計劃,把蘇聯打了個措手不及。
如果分析蘇德戰爭前斯大林的心理,一是提防英法讓蘇聯當炮灰,第二就是沒把德國放在眼裡,畢竟當時蘇聯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家,而德國在蘇聯面前不過是彈丸小國,因此斯大林絕不相信德國會進攻蘇聯,但人家德國還真就打過去了,等於是狠狠的扇了斯大林一個耳光。
以當前世界局勢,卻是和原本的歷史完全不同了。
此時英美的主要敵人變成了中國,那麼美國自然不允許德國再挑起戰爭,因此英法也不會再進行靜坐戰。
那麼德國想要走向軍國主義擴張路線,在英法的制衡下就很困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帝國和德國接壤,就可以輕鬆的把軍火輸入德國,給德國提供一個堅強的後盾。
如果說原本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如同拳擊一般,英法德是拳擊手,美國是裁判,一個隨時可以上場戰鬥的裁判。
那麼這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算是一個半裁判,但不能上臺打擂,而美國則是一個職業裁判。
而下一次全面戰爭,也就是這一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也將成為一個裁判,和美國互相制衡。
美國佬一旦上臺打擂,中國也能上臺打擂。
老老實實當裁判的話,美國佬偏袒英法,中國可以偏袒德國。
反正不管怎麼樣,美國在下一次世界全面大戰時,已經沒有那種想讓誰贏就讓誰贏的優勢存在了。
按照原來的模式,就是誰給美國這個裁判更多錢,誰就能贏,德國的模式顯然不可能給美國裁判錢,所以英法贏了。
而現在不是美國一家獨大了,美國在下一次世界大戰,唯一的結果就是赤膊上陣,和中華帝國真刀真槍的打一場,想要再坐收漁翁之利那基本上不可能的事。
波蘭加入第三世界聯盟,基本上等於是前期的佈局已經完成了。
接下來的佈局,就是挑動白種人世界的戰爭了。
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為此德國人已經非常不滿了,他們仇恨英美法的情緒很容易挑動。
而希特勒,在這一年已經成為了一個黨派的領袖。
本來希特勒是被德國政府派去調查這個黨派,因此希特勒就潛伏了進去,接著希特勒以自己的演講才能,很快就就在這個黨派中得到了一個職務。
這下讓希特勒如魚得水,盡情的發揮著他的政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