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大約一半沒有還掉。
庚子賠款是賠四億多兩,不過加上利息之後,就變成了將近十億銀元,這筆賠款北洋政府依舊在繼續支付。
庚子賠款的鹽稅擔保在這次已經沒有了,中國已經取消了鹽稅,現在海關問題再交回去的話……
……
為了收回關稅,夏鈞開始要求袁世凱協同行動,朱曉誠跑到北京與袁世凱談了半天,袁世凱這才同意一起出面要求收回整個中國的關稅。
夏鈞向袁世凱許諾,只要收回整個中國的關稅,關稅中的關餘雙方平分。袁世凱聽了很心動,顯然現在華東自治政府佔據了沿海多數省份,那麼關稅中的關餘肯定多數是他的,加上華東自治政府的工業發展迅速,關稅增長迅猛。
因此關稅平分是對中央大大的有利啊
“我們能收回關稅?”袁世凱有些懷疑這個問題,就算是雙方合力,但列強若是不允歸還怎麼辦?
“我們已經有足夠能力收回關稅了,因為現在中國是新生的中國。”朱曉誠說道,“我們也有足夠的武力收回關稅。”
朱曉誠沒把事情說明白,即關稅收回後,平分後的關餘是要用於教育的,而教育將由華東自治政府來施行。
事先自然不能把話說明白,等關稅收回來了,到時候再把事情說明白不就是了,等到時候把訊息一公佈,袁世凱也只能吃個啞巴虧,畢竟教育這個字眼多神聖啊
接著,袁世凱也向各國發出會照,要求中國收回關稅掌控權。
北洋政府與華東自治政府的這次合作,讓很多國人看到了國家正走向安定,中央與地方若能和睦,那戰爭自然不可能爆發。
輿論界對此次華東自治政府與北洋政府的共同努力視為中國結束內鬥的開始。
同時國內就收回關稅的聲音也突然強烈起來,人們支援北洋與華東兩方的要求。
不過掌控中國關稅的列強並不是很願意將關稅歸還給中國,他們一拖再拖,沒有任何回應。
“關稅乃是我中國主權,若在月內不與歸還,我們中國將強行收回。”華東自治政府在新聞釋出會上發表了態度。
這次新聞釋出會過後,英國很快站了出來,表示願意歸還中國關稅。
現在中國的局勢很明顯,袁世凱政府已經與華東自治政府達成了共識,而且中國已經有足夠的武力讓英國有所忌憚。
一旦與中國的關係交惡,甚至是開戰的話,英國的利益將受到極大的損失,首先在賠款方面,中國還有賠款沒有支付,其次在商業方面,雖然市場份額縮水很多,但英國在中國的海外資產也很多。
而且這只是一個海關管理的問題,海關名義上還是中國的,因此中國要求收回,也是情理之中的要求。
另外英國對於華東自治政府這樣正在崛起的國家,也不願意將關係鬧得太僵。畢竟英國距離中國路途遙遠,打起來英國是很吃虧的。
英國願意歸還關稅掌控權的訊息傳來,袁世凱驚愕萬分,嘟囔道:“真還了?”
這個結果自然讓他意外萬分,不過很快想到了華東自治政府那邊,顯然連英國都開始忌憚於華東自治政府的武力了。
“英國人同意了,那便可以接收關稅了,這下銀子就多了。”袁世凱滿心歡喜,沒想在交接海關時,華東自治政府變了卦。
各國就歸還關稅的問題上意見不大,唯獨日本反對,不過自從日本海軍被中國潛艇炸得被迫屈服後,日本的聲音變得大音希聲了,話語權喪失了不少。
各國都不理會日本的聲音,海關還是交換給了中國政府。
不過就如何交換海關問題上,各國產生了分歧,英國認為應該把海關交給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但美國、法國、德國、俄國都認為,應該把海關交給華東自治政府,認為以北洋政府的腐敗程度,不一定能夠管理還中國海關,而華東自治政府已經證明,他們有能力管理中國海關,之前交還給他們的三省海關就管理得十分良好,而且關稅收入暴漲了很多,只有把海關交給華東自治政府管理,庚子賠款才有保障。
不過美國不是這麼認為的,美國已經把庚子賠款以教育的方式進行退款,清華大學就是在退款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國每年派遣最少100人到美國留學,如果當年內派遣了400人到美國留學,那麼第二年最少派遣到美國的留學生可以減少到50人。
美國則以這樣的方式來退付庚子賠款。美國在賠款上的慾望不強,他們只是認為,華東自治政府更有能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