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
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
1936年,中華帝國的陸軍和空軍開始大規模的換裝,德國陸軍也在大規模的換裝,德國從中華帝國那裡獲得了不少軍事技術,使得德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
德國的軍事技術強大之後,希特勒開始按捺不住擴張的野心,在1936年底,在奧地利親德份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的就佔領了奧地利。
英法顯然不願意為奧地利承擔戰爭風險,因此英法依舊只停留於抗議的層次。
德國開始採取軍事行動之後,中華帝國的陸軍換裝速度明顯加快,存放在倉庫裡的戰車悉數都調出倉庫,運往部隊。
而那些換下來的13式戰車,則交給了那些第三世界聯盟成員國使用,帝國還派出了專門的教官團幫助第三世界各成員國建設和訓練裝甲師。
未來,加入第三世界聯盟的國家將會越來越多,中華帝國的這些淘汰的裝備,也有用武之地。
另外,從正規軍中撤換下來的戰車,還有一批裝備到了二線部隊。
……
1937年,這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頭,德國又先後攻佔了捷克斯洛伐克,並在波蘭邊境製造了數起邊境衝突。
德國與第三世界聯盟的關係頓時變得十分緊張起來。
第三世界聯盟當即做出反應,中華帝國華西野戰軍在波蘭邊境調派十個裝甲師,並與波蘭簽訂了長期駐軍的協議。
中華帝國帝國的反應,讓德國開始有了擴軍的理由。
德國在1937年將30萬陸軍擴充到了80萬,為此英法默不作聲,美國同樣如此,顯然是在鼓勵德國,讓德國膽子再大一點。
為此德國在美國那裡還獲得了不少好處,國際資本同樣也將先進的軍事技術不斷往德國輸送,大大加強了德國的軍事實力。
原定歷史上,美國也是這麼幹的。
美國在二戰爆發前顯然是想扶持德國,然後讓德國和蘇聯先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將蘇聯先滅掉,再挑動英法與德國的矛盾,再支援英法,從中大發戰爭財。但希特勒顯然沒有按照美國的意圖去做,美國只好採取第二套方案,即是扶持蘇聯來對付德國。
美國在原定歷史上一點都不幫德國人,那是因為德國人太難對付了,就如此時美國敵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