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小說:全球通史(上冊) 作者:不言敗

民帶著新技術到達克裡特島時,當地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已建立很久了。這些外來移民所發現的這塊陸地土壤肥沃,以盛產魚、水果,尤其是橄欖油而出名。它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中間,周圍的海面風平浪靜,氣候條件較宜於用槳或帆推動的小船航行,因而它的地理位置對商業貿易極為理想。水手從克里特島可乘風揚帆地北達希臘大陸和黑海,東到地中海東部諸國家和島嶼,南抵埃及,西至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的島嶼和沿海地區;不管朝哪一方向航行,幾乎都可以始終見到陸地。一點不用奇怪,克里特島成為地中海區域的貿易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不僅對商業發展,而且對文化發展也是很理想的。克里特島人與外界的距離是近的,近到可以受到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各種影響然而又是遠的,遠到可以無憂無慮地保持自己的特點,表現自己的個性。這一點使他們獲得極大成功,無疑,克里特島人的文明是古代世界最優美、最有特色的文明。

米諾斯文明的藝術家們並不試圖僅僅以藝術品的大小來引人注目,也不關心遙遠的、令人畏懼的神或神聖的國王。他們在日用器皿、住宅的牆上和自己的藝術作品中描繪周圍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到處都有模特兒——自然景物如花、鳥、海貝和各種海生物,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種田歸來的農夫、與公牛角鬥的壯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婦女。克里特島人建造建築物時關心的不是其外表,而是個人的舒適。克諾索斯城的王富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千門百戶,曲折相通,顯然是在好幾個世紀裡建成的。裡面不僅有國王寶殿、接待室和起居室,而且還有佔去了王宮一大半的眾多的倉庫和手工業作坊,這一情形與從事貿易的民族相符。最了不起的要算克里特人裝置的複雜的取水和排水系統,到近代為止,還沒有誰能超過他們。排水系統安置得非常巧妙,天一下雨,雨水便沖洗下水道,使下水道保持乾淨;下水道的入口很大,工匠可以入裡面進行修理。

婦女似乎享有與男子同樣的自由和社會地位。從某些壁畫中可以看到,婦女們擠滿了鬥牛場的露天看臺,並實際參加與牛角力的活動.有些婦女甚至還參加戰爭,這與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古典希臘的情況不同,那些地方的婦女深居簡出,以家庭為生活中心。

克里特島人似乎沒有給他們的神建造宏大的神廟或豎立巨大的紀念碑,而是在家裡留出數呎見方的場地作私人祈禱處。克諾索斯王宮規模宏大,卻只有一個很小的房間作禮拜堂。進行宗教禮拜的主要地點在自然界——山頂、森林或石灰石的山洞。最重要的神是一位女神,即古老的大地之母,祭祀大地之母時由女祭士而不是男祭士充任輔祭。沒有任何用人或大批動物作祭品的跡象,最普通的祭品為農產品。

克里特島人中種田的無疑佔多數,不過確切地說,他們的文明具有水陸雙重性。他們掌握了制海權,他們的文明是海上文明。島上山區蓋滿森林,提供了建造遠航海船的木材。他們駕著單桅海船,滿載著埃及的糧食、象牙和玻璃,敘利亞的馬和木材,愛琴群島的銀、陶器和大理石,塞普勒斯的銅,自己島上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於地中海。只要有機會,克里特島人無疑還大肆進行海盜活動。史詩《奧德賽》中寫道,有一次國王涅斯托耳客氣地問奧德修斯的兒子忒勒瑪科斯,“你是商人還是強盜?”這兩種職業在當時都被看作是極受人尊敬的職業,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是海員獲取自己所需物品時可選擇的兩種方法。

克里特村社無論在社會地位還是經濟上,似乎都比大陸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義。克里特島不象大陸,在幾座宏大的神廟和王宮周圍是一片貧民區;克里特島主要由村莊組成,村莊很大,進行宗教禮拜的地點在室外,是村社生活的中心。各家各戶通常住在用木頭和灰泥造的單獨的房子裡。可能已有家庭奴隸,不過數目不會多,至今島上還沒有發現專門供奴隸住的房屋。所以克里特的單尾甲板大帆船大概是由自由民當劃手。各城市都不設城防,這表明克里特島人認為自己的海上力量足以保護本島的安全而且還表明克里特的各個村社和平相處,這與美索不達米亞傳統的各城市相互交戰的情況正好相反。總的說來,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島稱作“偉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島,是可以理解的。

四、印度河

公元前250O年左右,也就是人類第一個文明在蘇美爾出現約1000年之後,在印度河兩岸又出現另一個文明。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文明,獨自存在到約公元前1500年,然後由於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漸消失。後來,這一文明被完全遺忘,以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